炎炎夏日,又到葡萄豐收時。8月12日,在白琳鎮翠郊村的葡萄大棚里,一串串飽滿圓潤的葡萄掛滿枝頭,散發陣陣果香,惹人垂涎。手握剪刀,果農蘇承和穿梭在藤蔓之間,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我們從7月中旬開始采摘,每天現摘現賣100公斤左右,基本不愁銷路。”蘇承和說。 采摘完葡萄,蘇承和一刻不敢停歇,趕忙進入下一個環節,分揀包裝。“我就說咱們翠郊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適合種植瓜果,沒錯吧?”在自建房一樓大廳,蘇承和和愛人有說有笑,配合默契。 前些年,葡萄市場行情不斷向好,蘇承和夫妻二人帶領村民成立了白琳琳翠專業合作社,流轉了50畝土地搭建大棚,建成集葡萄采摘、農旅體驗等于一體的葡萄采摘園。 “種葡萄是技術活,管理很重要。”蘇承和說,創業初期他多次前往外地學習種植經驗。時間轉眼過去10年,如今,蘇承和已逐漸掌握了葡萄種植的關鍵技術要領,畝產可達1000多公斤,成了名副其實的“土專家”。 葡萄供不應求,火龍果也將“紅火”上市。“為填補葡萄種植的空檔期,我們從50畝地里分出10多畝種植紅心火龍果。”蘇承和告訴記者,紅心火龍果一年可多次采摘,市場大、銷路廣,效益同樣可觀。 瓜果四季飄香,富裕路越走越寬。作為首批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和省級傳統村落,翠郊村基礎好、底蘊深,有江南古建筑瑰寶之稱的翠郊古民居和蘭里瀑布等景觀,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近年來,翠郊村在鼓勵村民大力發展茶葉、臍橙、葡萄、火龍果、八月瓜等特色農作物種植的基礎上,堅持古民居傳承保護,積極探索“黨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將傳統種養與鄉村旅游開發相結合,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容村貌,大力打造生態旅游村,推動特色產業與鄉村休閑旅游深度融合,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翠郊村黨支部書記李榮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