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工作制度實施以來,“三茶”統籌組的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們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真抓實干,努力推動鄉村振興創特色、見成效,奮力推動福鼎白茶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福鼎白茶是福鼎市的支柱產業之一,2011年起,福鼎在全省率先實施生態茶園建設,推進茶園基地化發展,實現茶園不使用化學農藥全覆蓋。在福鼎蓮花山自控茶園基地,記者看到,鳥蟲在這片茶園基地內共生,茶園周邊套種了數百株櫻花、紅豆杉、桂花等樹木,形成了自然和諧的生態圈。 福鼎蓮花山自控茶園基地 據介紹,該基地20多年來,堅持不使用除草劑和化學農藥,采取人工中耕除草、開深溝施放有機肥再覆土的茶園管理模式,以保證茶葉品質。 “我的茶園基地里有高樹和平樹兩種模式,另外還種植了紫云英、稻子、桃花等植物,高低錯落有致,不僅起到生態平衡的作用,而且還具有觀賞性,被評為福鼎白茶示范基地和福鼎市首批‘最美茶園’,正在向全市推廣這種茶園種植模式。”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郭陳勝說。 基地內花木和諧共生 福鼎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大力推動眾創空間建設,為創新創業者提供資金扶持、技能培訓、市場開拓等服務,幫助初創企業快速成長,帶動更多茶農、茶企等涉茶人員增產增收。 截至目前,福鼎市有省級以上眾創空間3家,寧德市級眾創空間10家,培育出一批市場化、專業化的新型創業孵化機構,創業服務從政府為主向市場發力轉型,創新主體從“小眾”向“大眾”轉變。 “我們的眾創空間已經輻射到點頭、管陽、白琳等鄉鎮,孵化培養了更多的茶青經紀人,我們以高于市場兩到三元的價格來收購茶農的茶青,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同時以企業專業的管理和經營模式實現產業布置,保障茶葉源頭品質。”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吳傳惠告訴記者。 茶青經紀人收購茶青 福鼎白茶產業的振興,為人才的引進和鄉村振興培育了“沃土”,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翁壽宇是較早返鄉創業的“90后”,他乘著福鼎市打造的“白茶+文化”產業鏈的“東風”,聯合一批有志青年著手打造“多采自然”項目,把高素質人才和先進電商經驗帶回了家鄉,推出“主播第一課”崗前培訓課程,還開設了“村官”直播間,推介福鼎各類優質農產品,不僅解決了農產品滯銷問題,也推動了鄉鎮特色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翁壽宇將先進電商經驗帶回家鄉 “在推廣福鼎白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家鄉也有很多特色農產品,所以我們聯系了很多年輕有想法的黨支部書記,共同創建‘村官’直播間,推介福鼎當地的黃椒、檳榔芋、地瓜粉等特色農產品,希望家鄉特產能借助互聯網平臺推廣到全國各地。”翁壽宇說,“村官”直播間開播以來,累計成交額已達到300多萬元,增加村財約15萬元。 截至目前,福鼎市共有60名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他們分布于各行各業,發揮各自所長,累計下鄉指導項目280人次,服務參與(或引進)項目77個,解決難題55個,不僅努力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還為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工作制度提供了更多的好經驗、好做法,為走好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