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 > 人文
    投稿

    高山流水覓古琴

    2017-12-01 11:46:33 來源:福鼎新聞網 作者: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風凌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因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于首位。古琴,亦稱瑤琴、七弦琴等,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余年。古琴藝術被作為民間藝術曾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成是劉伯溫的故里,作為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與古琴也有一段佳話。在他去世的600多年后,劉伯溫所使用過的古琴因一位老人的尋琴信引起關注,提起這張古琴,得由這位叫蔣逸人的老人講起。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201712011046033330.jpg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復制的劉伯溫“蕉葉式”古琴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與古琴結緣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蔣逸人是浙江諸暨人,出生詩書之家,從小就接觸古代文學史,大學畢業后,蔣逸人留在杭州工作。蔣逸人介紹,1954年他所在單位承建了臺州的一項較大工程,工程由他負責。在臺州工作期間,他在黃巖九峰書院邊的道觀結識一名道長,并從這位道長處得見了一把珍藏的七弦琴。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道長的居室中有不少書籍,引我注意的是墻上懸掛著盛以布囊的七弦古琴,該琴呈黑色,有光澤,樹脂漆,狀極古樸。我問他能奏演嗎?他說早年他頗通琴藝,而今已長久不彈了。在我的請求之下,他勉為其難地應允了。彈琴之前,他先清理了桌上的雜物,打開木窗,點燃一股線香插在一只銅質香爐上。香爐雖小但頗古樸,好奇之下,發現爐底鑄有‘大明宣德年制’字樣,似為古物。接著他問我希望聽什么琴曲,我說就彈《高山流水》或《廣陵散》吧。他笑笑先整衣弄襟,梳理發髻,從書架拿下一疊用兩塊木板加布繩夾著的線裝書放在窗前,就開始演奏了。我對音樂也頗懂一些,但他所用的那本琴譜卻從未見過,琴譜形同漢字,十分古老。”蔣逸人說,“他正襟危坐地演奏完畢,問我有何感覺,并說,我若想學可以教我。其實我沒有時間學琴,他把琴納入琴囊時,我審視了這張古琴、見底面的出音孔中有十二個字‘大元至正五年,青田伯溫氏置’。我問他,這琴是劉伯溫的遺物嗎?怎么歷時600余年后到你的手上?他說,他的前輩如何得到此琴他不清楚,聽說劉伯溫本人善彈琴,也能斫琴,他有兩把琴,這是其中之一。他的歷代前輩都教子弟學琴,臨終前把此琴傳給琴藝最高的人,傳承過多少代他不知,但他是其師門徒中琴藝最高的,所以得到此琴,而他的門徒有男有女,他都試教過,可沒有一個人學會,他認為學琴與人的素質及文化修養有關,假使我跟他學成了,此琴就歸我所有,我確實沒有時間學琴,只能婉謝了。”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1956年,蔣逸人回到杭州后還是忘不了這張琴。左思右想,他找到位于杭州市環城西路的浙江省文管會。接待他的是朱家濟老先生。朱家濟曾在故宮博物院任職,是書畫鑒定家和書法家,1953年受聘為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兼研究組組長。當蔣逸人說明情況后,朱家濟答應馬上派人到黃巖去把古琴取來。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過了半個月,朱家濟告訴蔣逸人專家的鑒定結果,這張古琴確實是劉伯溫使用過的古琴,文管會將在適當時機公開展出它。但蔣逸人等了五十多年,也沒見到古琴展出過。他十分想知道這張傳世的劉伯溫古琴后來去了哪兒?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退休后,蔣逸人仍對此事念念不忘。一次他和《錢江晚報》總編趙力行談起,趙力行囑他寫文章刊載在《錢江晚報》,其后他的一封信引起浙江電視臺記者的注意,為此媒體也展開了漫長的尋琴記。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經媒體追蹤報道,最后尋到古琴蹤跡,古琴幾經輾轉現藏北京白云觀。當年白云觀管委會委員、經樂團團長清陽道人陳理真曾說,第一次看到那張古琴是在1998年,在白云觀東邊的一個陳列室。他曾經擦拭過這張古琴,在琴里面還發現有“劉伯溫”等字眼,那是一個蕉葉琴。1999年,整個白云觀裝修的時候,陳列室被封起來了。從那以后,白云觀陳列室的大門始終沒有被打開過。鑰匙分別藏在白云觀和中國道教協會兩家單位的手里,重重加鎖,就連白云觀內部的人員也從沒見到過。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劉伯溫式古琴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由尋琴記起,劉伯溫與古琴之間的佳話重新被推到大眾面前。據歷代琴人錄中記載,劉伯溫善于琴,曾作琴曲《客窗夜話》,此曲是他功成身退,于篷窗之下,懷今憶古的寫照。明代謝琳《太古遺音》中也有記載,琴譜《客窗夜話曲序》云:“是曲乃誠意伯劉公伯溫所作。運策定鼎,功成身退,希跡赤松之游,悠渙蓬窗之下,日與同志之士懷今憶古,以傷英雄之圖王霸業者,皆如是寥寥矣!因作是曲,附之音律,以暢其懷云。”明代吳之振《德音堂琴譜·歷代圣賢名錄》亦云:誠意伯能琴,有《客窗夜話曲》。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現代琴家沈興順在《歷代琴器概說》記載:明代造琴之風甚盛,明末《古音正宗》收歷代琴式四十四種,其中新增七式:漢綺、正合、梁鸞、清英、雷威萬壑松、月瞿仙連珠、劉伯溫蕉葉。蕉葉式古琴,琴體造型形似蕉葉,據載為劉基所使用,琴首無鳧掌而有一葉柄,琴底仿蕉葉之莖,造型精妙秀美,琴音圓潤雅致。因此,古琴形制中的“蕉葉式”,亦稱為“劉伯溫式”。劉伯溫善于琴在其《郁離子》一書文中也有體現。文中:“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所說的就是:“工之僑得到了一根質地優良的梧桐木,把它削成琴。又按上琴弦,一彈,聲音美妙得象金玉的聲音一樣。他認為這是天下珍貴美妙的樂器,便把它獻給朝廷。主管祭祀和樂器的太常官命令高級樂師來鑒別……”雖然這則寓言是劉伯溫借工之僑偽造古琴試探世風的機智,諷刺了元末一幫缺乏見識之人好古非今、盲目崇古,以及崇尚虛名不顧真才實學,導致人才埋沒的古今悲劇。但從中可看出,劉伯溫對古琴的了解。蔣逸人對歷代文史也頗有研究,他說:“從劉伯溫的文中也能看出,劉伯溫不但琴藝出眾,還會斫琴。琴、棋、書、畫四事是古代不少有修養的讀書人所長的,像劉基這樣一個讀書人,善于琴藝是毋庸置疑的事。”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古琴”歸故里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是漢文化中的瑰寶。從琴身到琴弦,斫琴的技藝結合了中國文化中最精辟的智慧,傳遞著中國士族的傳統血統。如今,劉伯溫這把蕉葉古琴堪稱國寶,非常寶貴,外人更是難得一見。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2015年,文成縣博物館落成,文成是1946年從瑞安、青田、泰順三縣邊區析置而成的一個年輕縣城,并以劉伯溫謚號命名。新落成的館內設有劉伯溫主題展示廳,廳內將展示一代人豪劉伯溫的生平業績、廉政文化、文學著作等。古琴作為劉伯溫生前極其喜愛的一種樂器,博物館十分想要展示劉伯溫古琴。然而,劉伯溫作為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其傳世的遺物不多,除了上海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等處藏有他的書畫之外,再無他物?,F存于北京白云觀的劉伯溫古琴因極其珍貴,也勢難回歸故里,若就此塵埋他鄉,甚為可惜。文成博物館想要展出劉伯溫的蕉葉古琴也顯得十分困難。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現住瑞安的劉育誠是劉伯溫后裔,他與妻子曾自費前往山東、陜西等地尋找劉伯溫后裔,他們對先輩遺物極有感情,多次前往北京白云觀,想一睹古琴風采。蔣逸人老人對這張古琴也懷有深厚感情,曾委托劉育誠夫婦拍照,取得尺寸。在觀看古琴后,劉育誠夫婦認為古琴是劉伯溫遺物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它,但古琴極其珍貴,想要挪回故鄉展出,也顯得十分困難,后在征求對方同意下,他們拍下照片,量得尺寸,想以此仿制一張可在故鄉展出的劉伯溫“蕉葉式”古琴。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在取得古琴照片、尺寸后,蔣逸人陪同文成縣博物館相關負責人找到杭州的斫琴高手肖勇強、朱寶華夫妻,希望按照片及尺寸仿制一張“蕉葉式”古琴,將劉基古琴的風情再現于世。斫琴師肖勇強、琴家朱寶華夫婦以對劉基的崇敬之情和對其故里有所貢獻之熱忱,前前后后花了一年時間,按照劉基后裔劉育誠夫婦赴北京取得的古琴尺寸、樣式精心仿制了一張蕉葉琴,無償捐獻給文成博物館以供展出。目前此琴已運到文成。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日前,記者也見到了這張古琴,此琴雖為仿制品,但造型優雅,每一個部位都非??季?,工藝一流,音質沉穩古樸,不失古韻。從《高山流水》到《十面埋伏》,在這簡單的七弦中,我們也能領略到那久違了的瑤琴清響。(文/張嘉麗 攝影/陳金丹)hk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文章來源:福鼎新聞網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新聞熱線:0593-7856234 技術服務:0593-7998976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福鼎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_一区二区在线视频_五年沉淀只做精品的app_久久五月天人人人人操

  •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