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 > 人文
    投稿

    福鼎文化遺產的海絲印記之十五——大木營構

    2017-09-08 15:40:19 來源:福鼎新聞網 作者:馮文喜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往閩浙交界西南內海白琳八尺門抵進,在丘陵盆地中,一座規模龐大的古民居橫空出世,青磚泥塑轅門樓上匾額“海岳鐘祥”赫然在目———具有典型濱海山區建筑風格的翠郊古民居,是福鼎大木的典范。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傳統民居基本以木結構為骨干,民間稱作大木,做木匠稱為匠師。民間流傳的大木主要靠匠師給徒弟的傳幫帶,通過現場實踐和口耳相傳,將民居建筑營構技能一代代地傳承下來?,F存福鼎傳統民居主要有翠郊古民居、翁江古民居、仙蒲古民居、西昆古民居、赤溪古民居、連山古民居,往往以一、二、三進合院式構筑。門頭外部以封火墻圍合,內部以天井、合院式為基本單元,形成前后多進、左右多棟的組合型民居。大的民居在正堂之后還有后天井、后二廊。營構技藝獨特,總體規模宏大,令人嘆為觀止。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翠郊古民居,又叫洋里民居,始建于清中后期,為當地吳姓私人住宅,引起建筑專家的關注。人們從航拍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民居整體格局和傳統風貌,為左中右三組并列、前中后三進院落、兩側對稱附厝營造的合院式建筑群。全院以一個大門為縱向中軸線,再加左右對稱兩條中軸線,共三條線規則布局。自轅門始,橫向前、中、后設置一、二、三進式正厝。遞進置正廳一間,左右廳兩間,共十大廳,十二小廳,天井二十四個,其間甬道、通廊縱橫。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福鼎傳統民居以正房為中心,東西部建有兩座相對的廂房,與正門的門頭墻組成口字型結構,中間的空地稱天井。以此為單元,稱一進,在正房北適當的距離再建正房,兩座正房之間的東西兩側再建廂房,稱二進,續之可發展成三進。民居正座為二層建筑,附座為單層,木構架包括柱、梁架、斗拱、枋伏。梁架采用穿斗式,組合構件采用榫卯,結構簡練。穿斗架用柱直接承檁不用梁,稱抬梁式構架。屋面為合瓦式,雙面坡頂,造型整飭,展現了古代木匠高超的技藝。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籌建這么大座古厝,請木匠是個難題。相傳,翠郊吳家聯系多家匠師,請他們各自做一副木馬,放置井中浸泡一個月后取出,只有一個木馬的榫卯仍是干燥的,遂定為起造匠師。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翠郊民居據統計有大小扇架一百七十七副,小、中、大扇架分別置三、五、七根柱。當時東家要求在同一時辰扶扇,可村里沒有這么多民工,怎么辦?管家想出一個計策,讓東家在村里演戲七天七夜,并提供吃住,一時觀戲者如云。時辰一到,東家出來說話:今天煩請大家一事,選吉時扶扇,請多多支持。戲停下來,大家蜂擁上前幫忙,所有扇架在一個時辰內全部扶起。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201709081042524938.jpg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赤溪坑里弄傳統民居   郭聰  攝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坑里弄古民居發現較晚,處在深山人未識,是隨“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建設而讓人發現其深藏內蘊,歷久彌香。在一座環狀的古城堡內,人們發現木構民居建筑七座,形成一處完整的傳統古民居群。細步民居當中的石徑,可以看到一個城堡是由民居、城墻和護城河三個主體部分構成,設左右兩個城門,背倚“狀元帽”山,形成一方宜居村落。民居坐北朝南,單體建筑通面闊在三四十余米、進深達四十米之間。以一二進合院式、穿斗式懸山頂為主營構,包括大門、門廊、正廳、天井、后廳。格局清晰,風貌迥異于現代化的樓房,2017年,坑里弄自然村列入福建第二批省級傳統村落。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像赤溪這樣的民居是什么時間建的,什么人建的,木工師傅是誰,當時建這樣的房子要花費多少銀兩,費工多少?都是一個個的謎。除了這里上了年紀歲數的族人會零星知道一些,說一點,大部分人都是語焉不詳。幸好!據民國三十三年(1944)《杜氏宗譜》“匯載祖分基址并闔族續創居址”所載,杜姓第一遷居始祖宣教公于宋元豐年間(1078—1085),自杜洋石龜嶺復移烏杯后,傳至杜士冕(1639—1713),字以周,諱紹峰,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肇遷漆溪坑里弄,現在叫杜家堡,于此構居,他是赤溪坑里弄第一代開基之祖。而后,杜家人力圖族業,丕振家聲,在赤溪、烏杯大構土木,有記載的就有———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雍正元年(1723),杜家二十七世士彬、士參等人率族將公積銀五十兩,用于鼎建柘墘前后二座大廳屋??滴趿?1721),復架后屋四扇兩廈,及兩廡并左橫樓、書倉樓。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乾隆六年(1741),創建中座房屋,培基復建中大座六扇,及兩廡并前廳。乾隆三十六年(1771),培建左中基房屋八扇,及兩廡朝樓。乾隆五十六年(1791),辟建右中基屋八扇及兩廡樓,增建左前基屋八扇。乾隆四十六年(1781),辟建坑里弄左后基屋八扇,及兩廡朝廊。乾隆五十八年(1793),起建正座。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嘉慶十七年(1812),起建九里中央厝園橫座屋三透二廈。嘉慶十八年(1813)創建九里上新厝正屋共七透。道光十四年(1834)建正宅六扇,復建右邊橫厝六扇。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據工藝美術師、木雕非物質文化代表性傳承人池長主介紹說,大木施工約可分為五道工序:畫長戈———造作構件———含扇———豎柱———釘椽。工匠將每一構件的長短、高厚、榫卯位置、大小均逐一按設計用魯班尺畫在方木桿上,并相應畫出與本構件相結合的其它構件的中線。構件分主構件和次構件,主構件包括柱、梁、檁、額枋等。工匠據長戈造作構件及其上的榫卯,務使榫卯結合嚴密。各項構件制成后,進行榫卯試裝、組合扇架,再將柱子按位豎立,民間稱為扶扇。最后依次釘鋪椽子,是大木最后一道工序。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福鼎民居屬于南方閩海民居體系,乾嘉時期,受江浙民居影響,繁榮于清代、民國時期。大木古建筑營構是一項手工傳統技藝,是適應自然條件、經濟水平和風俗習慣的產物,其結構帶有鮮明的區域性、時間性和創造性。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傳統大木工藝蘊含著濱海匠師的文化價值觀念、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保留維護舊有民居,傳承與發展大木有助于更好地發揮手工勞動的創造,增強傳統村落活力。(馮文喜)tQ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文章來源:福鼎新聞網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新聞熱線:0593-7856234 技術服務:0593-7998976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福鼎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_一区二区在线视频_五年沉淀只做精品的app_久久五月天人人人人操

  •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