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彎彎新月像情人的眉梢,你輕撫;點點星光似情人眼中秋波,你微醉。靜謐的夜空里氤氳著玫瑰花的香氣;皎潔的月光灑向戀人的身影。人們似乎燃燒了364天的粗茶淡飯,只為了七夕這一天的轟轟烈烈的愛情。
這一天之后,南瓜車變成了自行車,玫瑰花變成了飯桌上的花菜,浪漫卸下了它所有精致的外表,人們又開始品嘗細火慢熬的愛情湯———或咸或淡,或苦或辣,大抵俗世如此。
愛情是美的母題,古老美麗的愛情故事從來教人唏噓。“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是帝王的長情;“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不絕衰。”是漢朝女子毛蘋的忠貞誓言;“山盟雖在,錦書難托。”是陸游唐婉的一曲離愁悲歌;“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是詩人元稹的念念不忘……《牡丹亭》有云:“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定終生,張生與崔鶯鶯花好月圓,劉蘭芝與焦仲卿孔雀東南飛,張愛玲錯愛胡蘭成,……美麗又悲情的愛情不斷上演著,讓人魂牽夢縈。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人們總是羨慕童話故事里戛然而止的“從此,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生活”的結局,憧憬著“蓋世英雄踏著七彩祥云來娶我”,事實上愛情是多刺的玫瑰,并沒有多少人能夠“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時光把美磋磨得失去光澤,剩下“相看兩厭”。愛情的藤蔓上開出了厭倦的荒草,兩心相離,咫尺天涯。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山河轉,千帆舞,斗轉星移,鵲橋畔的牛郎,在月色如霜的夜晚,是否匆匆奔赴這曠世之約?守住最初的承諾?那裊裊織女,是否細整花鈿,翹首以待?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的情結好比度日如年。”這大概是最美的“甜言蜜語”了。猶記得當年“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若你知這“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可否“不負相思意”?只道: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只愿君心似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