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 > 人文
    投稿

    福鼎文化遺產的海絲印記之八——平浪侯信俗

    2017-07-21 11:52:01 來源:福鼎新聞網 作者:馮文喜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201707211049255681.jpg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彩澳平浪侯宮中陳列的福船船模   馮文喜  攝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平浪侯晏公一直被沿海漁民視為海上的保護神來祭拜和傳播,閩浙沿海多地民間建有晏公廟,或晏公宮。彩澳居山面海,原先有一條寬闊的港道直抵鳳山寨下。風送海濤,浪接海潮,世居此間的人們,一直沿習著生生不息的海絲印記———平浪侯信俗。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福建省《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要“深入挖掘利用我省海絲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歷史人文內涵的海絲信俗,是民間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和方式。7月14日(農歷六月廿一),平浪侯信俗活動已經開始,我們做文化遺產工作的一班人立即前往彩澳采集挖掘非物質文化,以豐富我市海絲歷史文化內涵。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彩澳晏公宮是平浪侯信俗文化主要場所,保留有新、舊兩座建筑。舊建筑始建于明代,至清中后期有過重修或維護,保留傳統風貌格局。原單體建筑磚石木構,闊二十米左右,設門、窗,方便進出及利于采光。歇山頂梁中部略低垂,兩端稍抬高。左右防火墻高筑成“山”字形如海船桅桿上張掛的帆。梁頂左右相向泥塑飛龍,中部鎮一小塔,精巧別致,整個舊建筑如同一艘正在乘風破浪的海船。晏宮公2005年公布為涉臺文物,2017年公布為福鼎市第一批歷史和特色建筑。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新建筑在原宮址的基礎上于2009年進行較大規模的擴建,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800平方米。建筑包括一個四柱三間歇山式石構門樓、庭院、大殿、戲臺等,主體建筑仍保留舊宮宇二進合院式磚木結構。其中正殿面闊七間近二十米,進深五柱七米余,抬梁式木構架重檐歇山頂,木料粗大,略加雕刻,因時間較久,給人一種古香古色的感覺。正殿木龕供奉平浪侯晏公,濃眉虬髯,面如黑漆,十分威嚴。上懸“顯應平浪侯”“護國佑民”等匾額,都被常年的香火熏成黃黑色。沿海一帶民眾香客信奉平浪侯信俗,于每年農歷六月廿四、七月初三上香,甚至延請正一道場三至五日,并設太平醮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做醮祈愿儀式還包括一種叫作“做貢”的習俗,由竹片編織成籮筐,裝滿眾信士捐贈的“元寶”,糊上紅、黃色紙,貼上“龍鳳風火車”“快馬信使”圖案。做醮完畢,用竹杠抬到海邊焚化,叫作“送貢”,或“謝天恩”。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信俗人群遷居、生活發展情況,并探尋信俗形成和傳習的成因———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彩澳池姓是最早遷入本地的一支氏族,歷史人文始于池姓,據《西平池氏宗譜》載,唐乾符年間,池氏先人池可祖深諳兵法,入閩平黃巢之亂,有戰功受封都統使,梁開平三年(909)追隨閩王留在境內。其派下池興于宋真宗咸平年間(998—1003)徙居長溪赤岸橋,次子池養龍于宋嘉祐八年(1063)徙居彩澳,是遷居第一始祖。其譜牒載,池養龍擅于看地理,是年游桐山至前岐,看到此間山形如彩鳳朝陽,枕山臨海,相其陰陽,以定居地名彩澳。其子池得源,治家重教,“雖瀕海之地,而文教振興”。第三世池清泉,也注重教化,他“聞朱子作庸中序,遂渡海而至錄其文歸”。至明末清初,尤其是到了康熙年間“展界”前后,有林、楊、王、鄭氏等姓氏遷入彩澳。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彩澳地處內海沿岸,與早前的前岐港相連。明清時期,閩浙邊界的礬山、前岐兩地出產明礬即從前岐港走水路海運到沙埕港。這時期,沿岸民眾從事討小海、船運人員增多,促進沿岸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當地民間信仰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民間信仰平浪侯,多是祈望其能顯靈于江河港道,保護海運暢通、風平浪靜、水患平息。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平浪侯信俗群體多為船工、水手、漁民、普通民眾,在福建、浙江等地擁有廣泛的信眾。閩浙邊界的馬站蒲城有做“拔五更”迎神賽會,其中民眾就信仰平浪侯晏公,民俗有迎神、保太平等活動,旨在保護漁民水上作業平安豐收。民國《平陽縣志》載有平陽一帶建有平浪侯廟,介紹晏公是元代江西清江鎮人。相傳,明洪武初,晏公被神化,因顯靈救朱元璋受封平浪侯。明代萬歷年間,謝肇淛《五雜俎》中也載江河之神的晏公,受朝廷敕封。蒲城平浪侯信俗在正月初四、五、六日,伴有下殿巡境,道士做道場,場面十分熱鬧。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彩澳晏公宮中至今留下多處相關信俗的文物遺存———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墻壁懸掛木制板《靈應籖詩》,看上去已經很陳舊了,所署時間是嘉慶十三年(1808),從落款“平邑庠弟子蘇繼儒鑒題”中也可以看出,彩澳與平陽民間信俗的文化交流與互動。第一列中有載“敕封護國、掌九江八河五湖四海平風靜浪侯、晏公都督大元帥,加封勇南勝王”,這與《平陽縣志》《五雜俎》所記述有關信俗情況基本符合。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木板共題四十籖,有的籖詩具有較強的說理性,其中第三十籖:“一家大小皆和同,好似輕船乘便風。凡事祈求都遂愿,名花映日弄新紅。”這個籖詩倡導家和萬事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相同的理念。第三十七籖:“吾本無私陰善人,主持舟楫海江濱。河清海晏皆如意,巨浪洪波有救神。”句中包含祈愿意義,具有鮮明的海絲信俗文化印記。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宮中側房留下四個碑刻,其中一方為《晏公宮石碑》,銘文是緣金明細,另一方為《條目》碑刻,銘文:“故建廟造宮,俾群黎之有賴,而雕墻峻宇竟獨力之難恃,爰是鳩集鄉老重興盛事,不特壯尊神之觀,亦且為一鄉生色也。茲既廟宇告竣,僉議立碑,將費資條目,并捐資姓名開列于后。”此方碑記立于清光緒四年(1878),通過募集,緣金“共捐二千六百六十兩三錢正”,說明民俗活動,歷來是民間自行捐資開展的一種行為。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平浪侯宮中保留一艘長約達三米、闊六十公分木制福模,稱之為“神船”。據守宮人介紹,是當年重修宮宇時添置。對于今后晏公宮的發展,頭人說前岐周邊沿海漁村仍保留有制造漁船技藝,將在宮前修建水池,即在原來的彩澳碼頭“龍舟巷”這個地方,制作船模(福船)進行展示,具有象征意義,讓人找到當年彩澳濱海的痕跡———這是海絲信俗文化進一步規劃發展的實質性象征。(馮文喜)9VY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文章來源:福鼎新聞網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新聞熱線:0593-7856234 技術服務:0593-7998976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福鼎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_一区二区在线视频_五年沉淀只做精品的app_久久五月天人人人人操

  •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