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 > 人文
    投稿

    鎮塔留跡

    2016-11-04 15:12:59 來源:福鼎新聞網 作者:馮文喜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上太姥山,遠遠地可以看見一座石塔,矗立在山峰,與山岡林木融為一體,它就是國興寺的楞伽寶塔。從山路斜砌一條石階,直達塔下,游人至此,須邊仰視邊拾級而上。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我每一次上太姥山,過國興寺前,大都先得折入石階,瞻望寶塔。它居高臨下,是我輩登山覽勝者所需要的形象。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楞伽寶塔為八角塔,以七層樓閣式實心建造。它最初地面是如何已不得而知,當前的石塔是按原樣恢復,其條石仍然是原石料構件。石塔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構成,底部設兩層八邊形基座,下面一層加工成須彌座圭角形狀,形成束腰,壺門內置獅子、麒麟、牡丹圖案雕刻。束腰以上直接承托塔身,每層均設有八個佛龕。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壺門之間置金剛力士雕刻,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第一層塔身正面的佛龕上部,陰刻“楞伽寶塔”四字。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201611040939334523.JPG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這座石塔建于何代,一般的說法認為與國興寺同時修建,應在唐乾符四年(877)。但是在2001年的國興寺遺址考古挖掘的一份報告中,則通過與國興寺大殿下的回廊臺基進行比對,須彌座雕刻圖案和工藝風格完全一致,屬于同一時期的文物,石塔可以判斷為宋代之物。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據有關文獻記載,石塔在明代中晚期時還保存較好,內置有檀樾佛像、香爐。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明萬歷時期,布政使謝肇浙寫《太姥山志》,并記載石塔。他在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太姥山記》中說,他于正月中旬游跡長溪,與一幫友人上太姥山,次日由玉湖涉溪澗,所見到的國興寺就僅存遺址,又走百來步,就見到了“七級浮圖石”,即楞伽寶塔。此時,石嶺梅花盛開,一派春色撩人,令人心曠神怡。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福鼎第一任知縣傅維祖,在乾隆六年(1741)初冬上太姥山,他在游記中也說到“唯有舊塔無恙”,這個舊塔,即指楞伽寶塔。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乾隆十六年(1751),一個夏日,秦嶼人王孫恭上太姥山,記言“寺左聳七級浮圖”,參照前文,就是說在國興寺的左側聳立一座石塔,顯然,他點出了楞伽寶塔所處的方位,即在國興寺之左。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而據阮綏猷在嘉慶元年(1796)五月作的《太姥游記》中則說,在國興寺旁豎立有七級浮圖,塔頂上藏匿有一個金盧,從石隙中往上看,還可以隱約看到金盧的蓋子。有好事的人,拿來竹杖撥動蓋子,還會發出錚錚響聲。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石塔進入游記有之,進入詩行也有之,明代的陳良謙在《國興寺》詩中有“鎮塔楞伽鎖斷橋”,崔世召有“半頹孤塔撐遺跡”,清代的周名彪有“空剩浮圖第七層”之句。國興寺僅存遺址,一切滄海桑田,只有石塔仍然聳立于明清時期的詩文中。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國興寺記載有兩座石塔,一座即上文所說在寺之左的楞伽寶塔,另一座則記載于唐人林嵩《太姥山記》中,說在國興寺之西面有一座石塔。據2001年考古挖掘報告表明,在國興寺西面約百米的地方,也發現了一個石塔基址,塔身已塌,舊貌不復存在。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從以上考古發現,僅存基址的石塔即林嵩所描寫的西塔?,F場清理采集的石構件與寺左的楞伽寶塔有相似之處,說明兩座石塔的內涵一脈相承。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但有文獻資料表明,左塔是宋代瀲村人楊彥國所建。在《福寧府志·人物志·方外》中載,楊彥國于崇寧年間(1102—1106)隱退,在太姥山中修行,號太姥居士,著有《楞伽經纂》四卷。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楊彥國還著有《易解》,因修為有道,崇尚內典。他的妻子王正慈,由于丈夫的修為,也得佛法。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201611040940025466.JPG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楞伽寶塔與他的建造者楊氏之關系,楊氏如何寫《楞伽經纂》,后來的文獻如何記載這個事情,我們可以來看一份資料,即寫于紹興二十八年(1158)的《楊居士楞伽經纂后序》,作者沈調,當時,他任左太中大夫、知福州軍州事、福建路安撫使等職。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沈調于宋建炎年間(1127—1130)主政長溪,時值楊彥國居士已去世三十多年了。以此推算,楊居士卒年大概在1100年前后。因沈調喜好經纂,還特意趕到瀲村,走訪楊居士之弟楊惇禮,并從他的手上獲得經纂所藏本,還了解了楊居士生年時的履歷。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據此序的文句說,楊彥國從小就立志于學,名聲響于鄉閭??上r運不好,一次參加科考落第,竟無意于功名,便遁世歸隱。楊居士也確實是這方面的料,他在太姥山結一茅屋,參悟諸方,深造禪理,閱遍內典,獨專于《楞伽》,并自有心得,凡歷數十年,寫就了共四卷的《楞伽經纂》。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楊彥國在他自己撰寫的《楞伽經纂序》中對“楞伽”作了解釋,他說,佛祖達摩楞伽即諸佛的“心印”,因文句怪僻,禪理深奧,后人難以學習,于是他對楞伽作了詮釋,使得文句更暢順,義理更明了,益于后學閱覽。他奉達摩的楞伽為正經,只號自己注解的版本為《楞伽經纂》。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在這四卷經書中,楊居士指出,楞伽的指要,即“以心為宗,則外無宗;以無門為法門,則有門非法”,這也就是詮釋了佛語“心為宗”的理念,也是楞伽的精華所在。楊居士在有生之年,還作了兩件事: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一是在太姥山左峰之巔建一座小塔,即楞伽寶塔。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二是遺囑其孩子,他手寫《楞伽經纂》副本作為陪葬隨藏于靈柩,《楞伽經纂》凈本得置于他手建的石塔之中。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時間一長,石塔頂部夜間放出亮光,村里信眾大為驚奇,結果卻只有四卷的經書罷了,由是《楞伽經纂》四卷散失于民間。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楊惇禮告老返鄉后,經多方設法尋找,才失而復得。沈調在這篇序尾中贊嘆楊居士的《楞伽經纂》是“非大手筆,其誰能之”。D55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文章來源:福鼎新聞網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新聞熱線:0593-7856234 技術服務:0593-7998976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福鼎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_一区二区在线视频_五年沉淀只做精品的app_久久五月天人人人人操

  •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