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 > 人文
    投稿

    太姥修志顯風流

    2016-08-05 10:39:54 來源:福鼎新聞網 作者: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萬歷己酉年(1609年)正月的最后一天,四十三歲的謝肇淛攜崔世召、喬千秋二人到長溪縣(今霞浦),他們是應福寧知州胡爾造之邀登訪太姥山。胡爾造就任福寧知州第二年就寫信邀請謝肇淛,請他為太姥山編撰太姥山志。太姥山志最早編寫者應是胡爾造前任知州浙江鄞縣人(今寧波)史起欽,據清朝《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記:《太姥山志》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明史起欽撰。此書成于萬歷乙未年,有列圖、列記、序、題詠等內容。而據明代著名史學家目錄學家黃虞稷著《千頃堂書目》載:史起欽著《天姥山》三卷,是否是太姥山志三卷,不得而知。而僅過十四年后任知州胡爾造又邀請肇淛重新編寫太姥山志,原因何在?后世研究者認為史的山志體例不符,山志應以峰、巖、洞、寺院、庵廟為主,而史之山志未對此分門編載(卓劍舟語),但卓劍舟編寫《太姥山全志》時也未看過史起欽的山志。史起欽萬歷二十一年進士,任福寧知州期間還主持編寫《福寧志》十卷,是一位有作為的知州,期間登臨太姥山寫有太姥山詩五首,體現了對太姥山勝景的熱愛之情,“選勝咸推太姥名,登臨不減訪蓬瀛。”登臨太姥山就如到了蓬瀛仙境。謝肇淛太姥山志是在史起欽山志的基礎上增輯編撰,史起欽功不可沒。XQm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胡爾造之所以邀請謝肇淛來寫太姥山志是了解他博才多學,詩文冠眾,又好游歷名山大川,所到之處探尋典故,吟詠詩文,之前剛游歷福州鼓山,并撰《鼓山志》十卷。此時謝肇淛因父親去世居家守孝三年,住在福州朱紫坊與徐渤等人組織“紅云”詩社,身邊詩友如林祖恕、陳仲溱已游覽過太姥山,寫了不少詩文,對太姥山景色都贊不絕口深刻印象,紛紛掇動他前去。胡爾造云:“今春,余師謝司馬偕二三同志儼然辱而臨之。司馬才高八斗、癖嗜五岳,登高作賦,發幽興于名山,比歸,成山志者三卷”,正月里陰雨綿綿,直到二月十九才出發,經楊家溪,走天臺道往太姥山,得到太姥山巖洞庵僧人如慶引路,深入太姥佳境險境,一一游覽,“足力所至,差無遺憾矣。”二月二十四日離開。寫太姥山游記一篇,詠太姥山詩二十三首之多。游覽后他發感嘆:“太姥苞奇孕怪,冠于數者。”太姥山由于交通不便,古今記載寥寥,文獻無征。謝肇淛《太姥山志》三卷為我們保存下大量太姥山文獻。如閩東畬族活動最早的記載;明代僧人活動情況;茶葉種植等,特別珍貴是太姥山有的景觀現已消失,山志留下明代時情景。寧德崔世召在跋中言:“茲志傳載而下,風華映人,當與太姥爭奇矣。”而知州胡爾造之邀請和推動功不可設,體現一名地方官吏對當地文化的重視和對太姥山名勝古跡鐘愛之情,作序并雕刻刊印,使之流傳。但由于時間短暫,只用二十幾天,部分景點名勝還未列入,內容也略顯單薄,有待后來續輯山志者補充。XQm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清康熙年間福寧知府郭名遠在他任上適逢朝廷解除禁海之令,公務十分繁忙,仍惦記封區內太姥這座名山。太姥山亦在海禁之列,僧人被迫遷走,寺院破敗。搜尋舊山志為胡爾造所刊刻,也已破爛不堪,字跡模糊,令人痛心。仍取舊志重新點校,并請匠人雕刻刊印以傳后代。同時資助修建摩霄、疊石兩庵,讓僧人居有其所。這兩件事皆功德無量,為后人所稱道??r卷首加入門人吳學所作的小引和郭名遠、黃甲詩各一首,卷下加吳學賦一首。XQm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嘉慶初年福鼎秦嶼鄉紳乾隆庚辰年舉人王孫恭出資刊印《太姥山志》,同時廣泛收集郡人詩文著作編著《太姥山續志》三卷,但未及付印先生已歿,其子王錫齡乾隆丙午年舉人精天文歧黃,亦為鄉賢,參與編撰嘉慶【福鼎縣志】。孫王守銳道光年拔貢善書畫,繼承遺愿仍多方收尋詩文補充《太姥山續志》,可惜還是未能出版刊印,其后人在清光緒年間將《太姥山續志》出示福寧知府張澂請為之作序??梢娗貛Z王家幾代人為刊印《太姥山志》和編撰《太姥續志》盡其所能始終不懈,矢志不移。這是太姥娘娘精神在民間產生的感召力,也體現鼎邑文人雅士對家鄉太姥山的熱愛,對地方文脈的持守,對傳播太姥文化的自覺擔當。邱古園先生為秦嶼人,乾隆間諸生,時偕兩個兒子登太姥詳細考證登山路徑及沿途可觀賞之景色,編寫《太姥指掌》一冊,并記有周邊風情物華,可供游者登山引路導向之用。XQm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卓劍舟先生早年畢業于上海國語??茖W校,與著名語言學家黎綿熙編《國語》雜志,倡力國語新文學運動,后到寧波、廈門、廣州等地講學,又游歷南洋諸海島??箲鹌陂g還居故里矢志編寫《太姥山全志》,竭三年之精力廣泛收集文獻,掇拾遺珠,參考地方志補古山志之不足,完成《太姥山全志》十八卷。得到各方賢者名士的一致好評,被稱為山志之佳構。對山中每一景色古跡其歷代文人的題詠進行歸類,增加卷三志目,介紹歷代山志編撰情況;卷五仙梵,太姥山仙道及傳說;卷之田賦,太姥山寺院田產情況;卷七人物,鼎邑歷代賢者名士事跡簡介;卷八方物,太姥山地區盛產的物品;卷九雜掇,記錄太姥山有關趣聞軼事神話傳說等。XQm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正是卓劍舟先生卓有遠見創新編撰思路,為我們今人保存福鼎大量民國及之前各朝代十分珍貴的史料。如茶葉種植銷售的歷史,歷代福鼎名人賢士的事跡,太姥山有關傳說等等,不但為太姥山游者提供了解太姥景觀及歷史的文字材料,更是為后來太姥山文化及福鼎地方歷史的研究者保存大量歷史文獻,可謂是為太姥山文化輝映彰耀作出杰出貢獻。他的公子卓亦溪先生也大力參與這件功德之事,不畏路途之遠,逐一上門請各方名家賢者為《太姥山全志》提詞作序,以彰顯太姥文化,為名山益增其重。卓亦溪先生晚年為太姥詩社社長,當年少年雋秀才情英發,志氣飛動,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已垂垂老矣,仍一片赤心為太姥文化弘揚光大而奔波。二代人癡心于太姥文獻的收集整理傳播,其心可嘉,其志可勉,理應得到社會各界和我等后輩的崇敬。(黃建軍)XQm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文章來源:福鼎新聞網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新聞熱線:0593-7856234 技術服務:0593-7998976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福鼎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_一区二区在线视频_五年沉淀只做精品的app_久久五月天人人人人操

  •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