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五月,已是滿眼盛綠,夏意盎然。詩經中說:“四月維夏,六月伹暑。”而夾在其中的五月,初春寒意已遠去,酷夏暑氣尚未來襲,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時節。
五月來到沙埕,海岸風景水墨勻勻,細雨如絲拂面,連成一幅煙雨朦朧的水墨畫。沿著公路蜿蜒而上,有供游客欣賞海景的江濱廣場。置身其間,身前是水天一色的大海,身后是綠意幽幽的山林,這個時候已來不及贊嘆景色之美,架起相機定格下畫面才是第一要緊之事!從這里還可以看到對面的南鎮村,村莊依港而建,三面臨海、一面背山,這不足兩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全國有名的深水良港。如今正是伏季休漁期間,已經見不到漁船出港的繁忙景象,安靜空曠的碼頭如同龐然大物般坐臥于海岸,自有深沉穩重的氣魄。
廣場旁分出一條小路,小路順著山巖延伸,修有觀景棧道。棧道一邊遙遙對著大海懸空,向下望去頗有種危樓高百尺的驚險;另一邊緊緊依靠著巖壁,上面有狂野生長的綠植,期間點綴著山間野花,凌厲山景中平添一點柔和。最喜那盛開的紫色蒲公英,一朵朵又大又蓬松,像是色彩繽紛的棉花糖,又有種子成熟后的白色蒲公英,山風一吹便四處散落,隨風旅行去了。童年時在山里野慣了,對山間各種可以吃的野果野花如數家珍。這不,棧道旁在風中顫巍巍抖動的,可不是小時候最愛吃的茅莓么!采下來迫不及待地吃進去,果然還是熟悉的久遠的酸酸甜甜味道。小時候最怕將茅莓和蛇莓弄混,要知道在老人家的口口相傳中,蛇莓可是含有劇毒的被毒蛇毒液“染”過的果子。眼前孤零零的一株茅莓,便被數株蛇莓包圍其中,好似護衛一般。當然啦,長大后已經知道了這被“冤枉”的野果可是又大眾又親民的中藥材,只是耳濡目染慣了,看到它時仍會心中驟驚。
還未下山,雨勢已漸漸增大,我們卻興致未減,離開廣場沿著公路往上走,終于看到了“蒼南界”路標。沙埕地處閩浙邊界光是同一條公路,就分屬浙江福建兩處,面對面的兩棟房子,往往就是一棟住著閩人,一棟住著浙人。在閩浙交界處合影留念后,雨勢未減,撐傘拾階而下,應是以一首唐詩的姿勢,晃悠悠慢吞吞,咿咿呀呀的韻腳纏綿輾轉,一如在水一方的伊人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自有山水相間之地得天獨厚的柔美姿態。行走間不用在意雨水沾濕肩膀,用手輕撫雨滴,沁涼的濕意也是舒服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此時雖不是夜雨,漫步間卻也有圍爐夜話般的休閑自在。
五月沙埕,是在天青色煙雨氤氳而出的一篇寧靜致遠的江南詩歌,喚醒了那一片螢亮的遙遠月光,照亮青石板上的茂茂生長的潮濕苔草,也盈滿了匆匆而過的游人眼眸里的繾綣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