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最盼望的就是過年。
從除夕開始,有豐盛的年夜飯,有團圓的一家人,有精彩的聯歡晚會。小孩兒的精力總是無窮無盡,大人們哄著睡覺都要大費工夫,唯有在這一天,熬夜不睡成了特權,玩得再晚也不會被責備,怎能不讓調皮的孩子開心?更不用說12點準時響起的煙花爆竹,是每年跨年的“保留節目”。噼里啪啦的鞭炮聲炸在耳邊,炸得腦袋嗡嗡直響也不怕;絢爛的煙花圖案綻放在夜空,看得人眼花繚亂也挪不開眼。
大年初一,每個孩子最期盼的一件事就是從長輩手上接過一封封紅包。雖然很多時候紅包在自己手里捏了沒多久就會被媽媽以“替你保管”為由收回,但那一瞬間的喜悅已經足夠。但有時也會有例外,外出拜大年時,叔伯們悄悄塞到我口袋里的紅包,小心翼翼保管下來,可就切切實實成為自己的“私產”啦!
走訪親戚后,我們就擁有了難得好幾天的自由時間到處去瘋到處去玩。膽兒大的孩子會買上一盒盒小玩意兒,二踢腳、竄天猴、高升,怎么鬧騰怎么來!小皮猴兒們會點燃它們的引線扔出去,炸在路人腳邊,引來一聲聲氣急敗壞的怒罵,然后笑嘻嘻跑開。膽兒小的孩子也不羨慕那些小伙伴,對他們來說,點燃一根仙女棒,細細欣賞它開出的火花就能心滿意足。
過年除了玩,更離不開吃。紅彤彤的糖葫蘆,香噴噴的炒米,軟糯糯的白粿(年糕),甜蜜蜜的湯圓兒……光是聽到這些吃食,口水幾乎就要流出來!還有推著小推車在小巷里游走的糖人師傅,推車上有小草垛,扎著許多支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糖人兒。還有刻著十二生肖的轉盤,花上一元錢去轉它,運氣好的能轉到威風凜凜的長龍,運氣不好的就只能轉到小小一只的小老鼠。
一年又一年,我們漸漸長大,也度過了越來越多個春節。有的人工作了,有的人還在讀書。曾經的朋友們也許還時常聯系,更多的卻是各奔東西。我們不再能夠像小時候一樣總是陪在家人身邊,殷切的關心也只能通過電話傳遞。只有過年時,無論你留在家鄉學習工作或是獨自在外地生存,天南海北的親人們總會爭取在這一日歡聚一堂,于是春節對如今的我們來說尤為重要。
小孩可以無憂無慮,成人卻有了成人的煩惱。即使過年應該開開心心,身為大人的我們卻總是因為長輩們的各種“盤問”而苦惱不堪,于是曾經期待的“過年”也變得讓人煩躁起來。
我們討厭的并不是過年的各種傳統習俗,而是長輩們以關心的名義壓下來的沉重包袱。他們總會問:你交朋友了嗎?什么時候能帶回來?什么時候能成家……一樁樁一件件,敷衍不能就只能逃避,甚至使我們不得不去編織“謊言”。
春節難免有聚會,集中在正月里的各場同學聚會也是令人厭煩的。學生時代的交往簡單純粹,成人的世界卻不再簡單。大家在一起聊天總是離不開攀比,話題無外乎“XX賺了大錢”“XX買了車買了房”……過得好的得意洋洋在炫耀,過得不盡如人意的也不會讓人看出任何端倪,觥籌交錯間令人疲于應對。要到什么時候,同學聚會才真正的只是同學間的聚會?學生時代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時光,能夠一起度過是天大的緣分!何必還要在聚會上戴起虛偽的面具?
過年,寓意著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對幸福生活的期待。我們許下新一年的美好愿望,期待它更加接近。不讓長輩擔心,擁有理想的工作狀態,情感方面能夠找到最適合的那個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