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 > 人文
    投稿

    春漲龍山溪

    2014-05-30 16:26:59 來源:福鼎新聞網 作者:□ 陳承寶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陽春三月,惠風和暢。我在華鑫錦繡苑中散步,坪草葳蕤、池柳蔭翳,亭邊蜂蝶翩躚,樹上春鳥爭喧。隔著圍欄和龍山溪,看見對面堤上幾樹桃花爭艷,千張醉臉醺醺。感嘆春漲龍山溪,竟這么美!踱回魚池,坐在池邊石椅上,驀地想起古書所載,桐山八景之一的“石湖春漲”的旖旎風景。jxf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石湖橋在桐城街道石湖社區,舊為木橋,后易為石橋;旁翼扶欄,下系畫船。始建何時已無可考,三番重修留到今。龍山溪,緩緩穿橋而過,與桐山溪匯于流美竹腳灣自然村,流入海灣。清乾隆朝福寧郡守李拔桐山八景詩《石湖春漲》云:“雨過添春漲,晴波沒石湖。驚湍穿柳浪,濺沫碎花須。”據說,從前石湖橋至春牛亭(原烈士陵園附近),有一條芳草長堤,春來水漲,視野開闊,山明水秀,游春之人流連忘返。60年前,從白琳、點頭乘船進城,還可在石湖橋畔上埠,大有三春迎客長堤路,煙雨聞鶯系帆船之美。今天石橋雖在,港埠后退,已是另一番景象,石湖春景早已融入龍山溪的春色中。jxf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龍山溪源于王家洋與浮柳洋,現在王家洋經小坑的溪水已從洋心,經三滿、水北一條小溪匯入桐山溪。今之龍山溪水,主要來自岙里電站的一條大渠道與桐城電站的水,這兩個電站的水,源于南溪水庫,龍山溪水自然清澈見底。從梅灣南流的龍山溪,是精心整治過的小溪。說它是溪,卻沒有沙石、深潭淺灘;它底平坡斜、夏不撒野冬不枯,四季水清流緩。說它是渠,兩邊都是樓房,沒有渠道的灌溉功能,它就是這么特別。jxf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龍山溪兩邊斜坡種植花草,斜坡上鑲著綠化帶,再上一層是寬敞的大路,大路旁是鱗次櫛比的樓房。龍山溪是很別致的綠色飄帶,仿佛專為打扮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而飄來的???,龍山橋邊古色古香的雙層休憩亭,綠化帶中小巧玲瓏的風景亭,雙亭溪畔競芳姿;清晨隨樂曲翩翩起舞的青年男女,門球場上比賽正酣的退休老人,人憩樹蔭影映溪。散步在綠化帶的曲徑上,周遭寧靜、花香彌漫、啼鳥啁啾,是最愜意不過的了。jxf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桐山八景,龍山溪這條神奇的綠色飄帶,竟連接三景:除“石湖春漲”外,便是“龍山霽雪”與“圓覺鐘聲”。“龍山霽雪”,因天氣變暖,已極少見;但龍山卻越來越美,龍山公園亭臺樓閣、風清氣爽,是居民登山鍛煉、休閑散心的好去處。太陽閣(即慧日寺),瑰偉絕特,畫棟雕梁,五彩繽紛,檐角高挑,凌空欲飛;憑欄騁目,積翠桐城云水間;夜晚望閣,燈光璀璨閣浮天。“圓覺鐘聲”是另一版本的八景之一。只是“圓覺鐘聲”早已變成學府書聲,福鼎一中去年建成了十層綜合樓和設施完善的體育館,取得三位同學考入北大、清華和高考升學率名列寧德市前茅的成績。jxf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溪如修竹逢春綠,橋似竹節生路枝。有溪必有橋,有橋必有路。龍山溪這株修竹到底有幾座橋,我想弄清楚。清嘉慶版《福鼎縣志》載,桐山溪有橋梁五座:石湖橋、溪西橋、西園橋、鎮邊橋、寧泰橋(俗稱寮賴橋)。從嘉慶到解放初,一百多年來,所增而仍在的是岙里橋(1905年建),而解放65年來,新增的橋就有17座,且大部分是近幾年所建。除鎮邊橋、寧泰橋因修路而湮沒,我從岙里的梅灣沿龍山溪往南數,直到入???,現共有22座橋梁:岙里橋(重建中)、梅灣橋、職成路橋、西門橋、春暉橋、西園橋、一中橋、溪西橋、桐城明珠橋、中心市場橋、龍山橋、龍山一號樓橋、龍山七號樓橋、六中橋、農貿市場橋、石湖橋、蓮心橋、春亭橋、秦川橋、人行橋、新汽車站橋、竹腳灣橋。這些橋有的還沒有命名,如中心市場橋、龍山一號樓橋、新汽車站橋等,一看就知道都是無名橋,是我為了表述方便臨時用的橋名。jxf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這幾年改建或新建的橋都是又寬又堅固,但不管是舊橋還是新橋,不管是改建的還是新建的,幾乎每一座橋都有動人的故事。比如福鼎一中橋,曾發生三次變化:最早在現有橋上游40米處,有一條兩頭碇步中鋪石板的漫水橋,一遇洪水人不能過。1958年縣政府撥款3000元,建一座2米寬、2.5米高、有欄桿的木橋。不到3年松木開始腐爛。1963年一中要求改建鋼筋混凝土橋,經四次工程預算需13.5萬元。1969年,縣政府決定動員全鎮居民義務建一中橋。居民每人捐一立方石子,學生每人挑0.5立方沙,建筑社出技工,搬運社承擔勤雜工作,縣政府負責鋼筋、水泥,縣交通局負責技術指導、勘探設計。由于發動群眾建橋,節約了大量資金,大橋建造耗資只有2.85萬元。后這座橋又經加寬。今天,人們或許會對當年建橋的艱辛感到吃驚,但誰又能不感佩福鼎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忱!jxf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車水馬龍是龍山橋,摩肩接踵是市場橋,悠閑寫意是人行橋。每一座橋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一首優美的詩歌。橋連著路,竹枝一樣的路網,大大方便了群眾,促進了福鼎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的顯著提高。龍山溪串起華鑫錦繡苑、桐城明珠、龍山社區等許多大片區。上游,高架橋凌空飛架,動車呼嘯而過;原苗圃和梅灣一二十層保障性樓群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岙里工業區廠房如春花遍野綻放。下游,海濱路傍著沈海高速公路;市中心市場、石湖農貿市場、大排檔美食一條街偎于東堤;天一大樓、福鼎郵電大樓等樓盤矗立在石湖社區內;轄有5個片區、18個居民小組,有2295戶、8068人的石湖社區,有了自己的便民服務大樓,老人活動室、棋牌室、麻將室及其他服務項目一應俱全。真是春漲龍山溪、移步換景、美不勝收。jxf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龍山遮不斷,雙水一川通。春漲龍溪畫卷開,桐城萬象競奇來??v橫思緒如潮涌,為繪新圖掃石苔。jxf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文章來源:福鼎新聞網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新聞熱線:0593-7856234 技術服務:0593-7998976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福鼎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_一区二区在线视频_五年沉淀只做精品的app_久久五月天人人人人操

  •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