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桐山溪畔,緩緩的,不急。
一路上,音樂四起,歡樂的旋律此起彼伏,跳廣場舞的大媽們在夜幕降臨時早早地集中到這里,輕移腳步,臉上洋溢著自信和愉悅。我想起了李丹陽的歌曲“美麗人間在眼前,誰都想再活500年”,她的歌聲委婉柔情,與韓磊唱《向天再借五百年》時的豪情萬丈是有極大差別的,不經意間就讓我感受到女人的輕巧和柔韌,正如這舞姿一樣,鍛煉好身體,時光永恒。
而不論白天還是夜里,這里最多的還是賞魚人。似乎大家都有了這樣的默契,承擔著這樣的共同的使命——喂養這溪里成群結隊的生靈。在溪邊有很多叫賣光餅的小販,光餅由粗面粉制成,是魚兒們的最佳食糧,而游客們投喂便利,特別是孩子們,把圓圓的光餅掰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調皮的拋入小溪里,魚兒們從溪水深處趕集似的來享受屬于它的盛宴,水里一片歡騰,岸上笑聲連連。
桐山溪的水是有情的水,遠方的天鵝來過這里,躲避嚴寒,這里曾是他們溫暖的天堂。像它們一樣在這里短暫逗留的還有無數孤獨的身影,漂泊的心……或許心中有傾訴,對著這清亮的溪水,水里自由的魚兒悠閑地游動。這清淺的溪水,緩緩地流動,沒有湍急,沒有澎湃,如此清澈透亮,水里滾圓的身影,慵懶愜意。在這里休憩打坐,是不是讓人立刻有了頓悟的靈感,有禪意的參透,人生該了悟,該豁達,輕緩的腳步才能洞悉生命的美好。
桐山溪的水清澈干凈,淺灘處更是多了許多較平整的石塊,那是天然的搓衣板。那水流好似繁忙時節來趕工的,卯足了勁從深山峽谷奔流到這。衣服經天地之靈氣滌凈污濁,再由日月晾曬,穿在身上,怎一個“清爽”了得!常常駐足岸邊,想起西施浣紗的故事,莫不是桐山的女人們都有那浣衣戲水的情懷,雖說沒有西施沉魚落雁的美貌,可洗衣一陣后,因勞作面部泛紅還真是粉若桃花呢!
也學西施浣紗,棒槌敲打時光,挽袖輕起舞,往來水中生花。
順著溪水,漫無目的的走著。當走到斷橋邊上,目光所及處,幾塊青石板還在拼湊著橋的模樣。斷橋經百余年的風雨沖刷,承受多少古今腳步的輕與重,如今桐山溪的水從橋墩下穿過,斷橋已無力承攬什么,只有回望。身手矯健者還是能輕易的攀爬上斷橋,坐在橋上,兩腳垂放,如此安穩的坐著適合緬懷,適合感傷,適合與青春做個告別??赡苊恳粋€城市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這樣的角落吧。在這里還不時地上演著肆意張揚的午夜狂歡,上演著寂寞沙洲冷。
如今,桐山溪兩邊多了一些美輪美奐的景色,夜晚燈火輝煌,繽紛璀璨。舊事物新景觀講述著福鼎的發展變遷。而無論怎樣的取巧和粉飾都在告訴一代代的福鼎人要學會感受生命,享受生活。桐山溪的日夜給予了他的子民最質樸的心靈引導。溪邊的廣場上不時飄蕩著高昂激揚的歌聲,偶爾細聽,忍不住會意的偷笑,我們的城市,奏響時代的號角,嚴謹的主題在與會者的喧鬧中顯得活潑,這也是朝氣蓬勃的青春給出的響應吧。
在桐山溪畔,一切都那么默契,甚至連熟識與陌生也融合了,微笑著點頭。東家的憂愁與西家的歡樂相遇交談,也豁然開朗。身邊的嬉戲玩鬧,輕歌曼舞,即便焦慮也可沉靜下來,個人在這里似乎沒有太多自己的主調,統統被這來自童話里的幸福感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