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滴滴答答地下了一晝夜,聲聲敲打在我的心。想著明天要給父母掃墓,我潸然淚下,一夜無眠。
父親是5年前走的,母親在去年的這個時節也追隨父親去了。母親的突然離去讓我真真實實地體會到:沒了父母的孩子,就像一葉浮萍,無處生根。平日忙著工作,忙著照顧自己的小家庭,無暇顧及,但幾次遇到出殯的場面,我差點無法控制。一次上班的路上,迎面走來一位老人特像父親,我竟然呆站在路上,不能自己。
父親是家中的唯一男孩又是長子,自然也就得到祖父母的疼愛。祖父母從小把他送到當時家鄉最好的私塾念書,只可惜祖父英年早逝,父親不得不終斷學業,回家承擔起養家糊口的重擔。那時的母親剛剛嫁給了父親,出自小富裕人家的母親全然沒有大小姐的架子,輔佐父親孝敬婆婆、贍養小姑子。在我們兄妹幾個出生后,母親更是辛苦,但她毫無怨言。
記憶中的父母兩人感情極好,從未真正紅過臉。父親患有哮喘病,經??人韵?,特別是在夜晚,吵得人無法入睡。父親為了不影響母親的睡眠,要她分床在隔壁房間睡,母親反而和我們說:聽到你父親的咳嗽聲,我很踏實。由于是女孩,母親從小沒念多少書,但在父親幫助下,能簡單的讀寫,而且能用繁體字寫自已的名字。母親的名字中有個“愛”字,愛的繁體很難寫,但母親能用繁體得心應手寫好它,而且所有的愛字她都用繁體,我的孩子看得目瞪口呆,驚呼外婆萬歲。正像繁體的“愛”所寫的:愛需要真心,愛需要用心付出,愛需要用心體會。沒有多少文化的母親,她用一輩子的真心真情,書寫著對父親的愛、對子女的愛、對家的愛。
母親對我的影響是感性的,她從來沒有和我們講大道理,只是以她默默的行為詮釋著她的人生哲理。而父親對我的影響更多是理性的,由于有一定文化而且又當了近40年教師,他把我們也當成他的學生來教育。“為人師表、為人師范”,既是父親一生最好的寫照,同時也滲透在他對我們的教育中:為人要正派、工作要認真、家庭要和睦。既便在他病重期間,也不讓我們請假照看他,唯恐影響到我們的工作。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這是人世間一種多么深的無奈。父母的離去讓我深深感到:孝敬老人不能等待,做子女要對老人及時行孝,對老人該做的事就要馬上去做,否則隨時都會因無法彌補而悔憾終生。
窗外的雨還在滴滴答答地下著,就像是我的心在流淚。翻看著父母生前的照片,查看著祭祀用的物品,我淚眼朦朧:父親母親,感謝您們賜予我的靈和肉;感謝您們給予我的愛;感謝您們給了我這個溫暖的家;感謝…… □ 楊雪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