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益軍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月光皎潔,燈火璀璨。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到了,人們吃元宵,放煙火,扭秧歌,觀花燈,到處都是一派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景象。
元宵節我最喜歡的年俗活動除了觀花燈外,就是猜燈謎了。記得小時候我生活在一小鎮上,那會兒還是物質和文化均匱乏的年代,我唯一盼望的文化大餐就是正月十五到公社文化站猜燈謎。剛開始時,我只是覺得那兒人多熱鬧,好玩,后來看到大人們一會兒猜中一個,還有獎品拿,心里十分癢癢,就也猜了起來,可怎么也猜不中。就在我要泄氣時,忽然間看到一條謎語是“7/8,打一成語”,我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這不是七上八下嗎!趕緊到工作人員那兒去對謎底,結果我猜中了,得到一支鉛筆的獎勵,我欣喜若狂,猜謎的積極性被徹底激發出來了,接下來又陸續猜中了幾條。由于我平時愛看些文藝方面的書籍,因此對這方面的謎語尤其感興趣。記得有條謎語是“魯迅全集,打一地方曲藝名”,我想魯就是山東,迅就是快,全集就是書,謎底應該是山東快書,跑到工作人員那兒一對謎底,果然正確!這下子工作人員對我刮目相看了,說這條謎語好幾個大人都未能猜中,這小孩厲害!一旁的人也都個個豎起大拇指說我機靈,聰明。得到這么多人的夸獎,我心里當然是美滋滋的,別提多高興了!還記得我猜得最艱苦的一條謎語是“調查,打一國名”,我左猜右猜也猜不出來,中午回家吃飯還把好幾本地理書翻了出來,用一個個國家名一一來套,結果還是對不上號。吃飯時我邊吃邊轉換角度思考,心想謎語中的調查也就是說要把“查”字調整一下,成為一國家名,這么一想我茅塞頓開:這不是日本嘛!為這條燈謎我絞盡腦汁,至今記憶猶新。后來,每到正月十五我還帶上妹妹去猜謎語,我倆相互探討,命中率大大提高。半天下來,我們每人都能得到一把獎品鉛筆,回到家里,像凱旋的將士一般。母親則樂得合不攏嘴,說這下好了,半年不要買鉛筆了!
一晃已過去三十多年,往事歷歷在目,點點滴滴都珍藏在心頭。每每回憶起這些事,備感親切和溫馨!現在想想,我們那會兒猜燈謎不僅愉悅了身心,豐富了精神生活,拓寬了知識面,而且還開發了潛能,啟迪了智慧,培養了良好的思維習慣,這對自己后來的發展是很有裨益的。
近年來商家為了凝聚人氣,元宵節晚上各大商場基本上都要搞燈謎競猜活動。我當然是早早吃好晚飯,然后直奔附近商場,加入猜燈謎的行列。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感受感受濃濃的年味,再一個就是重溫一下兒時的樂趣??吹讲聼糁i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我打心底里感到高興,因為謎語在我國有著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我國所特有的一種富于民族風格的文藝樣式,自南宋以來元宵節猜燈謎一直是老百姓歡天喜地鬧元宵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一則上乘的謎語就是一件精致的藝術品,這么優秀的民俗文化理應受到人們的青睞。
衷心希望元宵節猜燈謎這一習俗連同其它淳樸的民風民俗和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能夠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愛和推崇,使之得到傳承并不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