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瑞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許多釣魚的人卻不吃魚。起先自己對他們不甚理解,既然不吃魚,為什么還要去釣魚呢?當走訪了數十位資深垂釣者,并經過一段的實踐之后,才慢慢地有所領悟:原來垂釣具有相當的哲學意義,也是對人生的極好詮釋。
大概喜歡垂釣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即使水清魚稀,只要肯臨溪靜坐,波間的浮標總有被牽動的一刻,總會有收獲的喜悅;而一個心浮氣躁、不肯耐心等待的人,是永遠也釣不到一條魚的,只好背著魚簍喪氣而歸。垂釣的過程就是一種等待,等待在水中,也在人的心中,更可能在心和水以外。你看,那魚鉤彎彎的多像一個問號,當把一連串的問題投進水中時,就在靜靜地等待著魚的回答。魚也許回答或許魚不回答,答案都已存在,答案就是問題的本身,問題和答案早在垂釣之人的心中,魚回答與否只是個佐證。每個人也許在等待中尤其需要平靜,需要一顆極平靜的耐心。我國有一個婦孺皆知的歇后語,叫做“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姜子牙放直鉤垂釣,這是隱者之釣,釣的不是魚而是周文王,這是隱者的等待。殊不知,最平靜的是垂釣之人,最不平靜的也是垂釣之人。有誰能夠說得清,是魚被人釣了,還是人被魚釣了?;蛴杌蛉??是得是失?原來人生予取無妨,得失難料,而更重要的是一個期待的過程,一個等待的過程。在這世界有誰不是垂釣之人?
對于垂釣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心中有魚。如果心中有魚,就會釣到魚;如果心中無魚,就很難釣到魚。當初,我曾與釣技不錯的老何同去釣魚,連著去了十多次,換了好多地方,都是收獲甚微,我裝魚的簍子越換越小,后來干脆只拎一把魚竿和少許魚餌。出乎意料的是,那天我們竟然鬼使神差地撞上了魚群,一條條大魚小魚被甩上了岸,我的魚餌很快就用完了,多虧老何帶的多。要滿載而歸時,我又后悔沒有帶魚簍來,老何的魚簍裝得滿滿的,而我卻只串了幾條魚??磥?,無魚要想有魚時,更多的收獲只會讓那些有所準備的人享用。
垂釣是一種美好圓融的人生哲學,是在恪盡努力后所付出的一分合理踏實的企盼。我愿與朋友們共勉,讓我們在等待的過程做好準備吧,當魚群來臨的時候,使我們能夠抓住機遇,有個不錯的滿意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