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婷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古老的詩詞在被細雨潤濕的空氣中來回地飄蕩,鐫刻出無數次祭奠先人的足跡。一座座石碑靜默在烈日暴雨狂風中飽經風霜,只是為了等待著后輩們一年一次的祭拜與思念。墓碑鐫刻著心中抹不去的記憶,驅散不了心中那無盡的感傷和愁緒,更撫平不了時間留下的足跡。
每年的清明節,老天爺感應著萬千家庭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換上感傷的愁容,將自己串串的“淚珠”飄灑在這世間的每一寸土地,把天下人的無盡哀思一舉吐露,更帶給那死寂的石墓外面新生的生命以滋潤。堅硬密閉的石墓里面是充滿著黑暗與死寂,而墓外的萬物卻響應著春天的號召,洋溢出無窮的生機。掙脫層層云層的朝陽將光輝灑在長長的石階上,依稀的綠苔似乎也在頻頻感謝這自然的恩賜,露珠也向路人展現出一露即逝的微笑,這一切給冷清凄涼的石墓周圍增添了一抹春天綠意泌心的感覺。我想這是大自然最好的妙筆,在充滿愁思的哀雨中,點綴著溫暖與光明,以稀釋悼亡人的哀思。
一縷縷輕煙的升起,一張張冥錢的飄飛,以及那一束束菊花的供奉,都是生之人對過世先人思念的寄托。
此時,腦海中總是浮現那踽踽獨行的老人或微駝或挺直的身影向我遠去的畫面,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也隨之閃進腦海:人為什么要老,為什么會離開這個世界,人能快樂地來然后快樂地走嗎?常常欲啟齒問大人,卻總是見到他們或驚奇或不屑一顧的表情。到現在才知道,這是一個多么沉重復雜難以回答的問題啊。
死的墓場和生的鮮花總是相互映襯著,墓場盛開著鮮花,鮮花掩映著墓場。對死有冷峻的思考,才會對生有最熱烈的愛慕。見落花而流淚,見枯葉而傷感,我們為什么要為這自然變更的尋常景象而徒生傷感呢?
我想人只有在人生之路上長途跋涉,飽經風霜后,甚而直至即將要叩開死亡大門時,才會明白生命的真諦。人到了這時正是知道了死,才感受到生的意義。知道了這一點,在仍活著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把之前對故去的親人的思念埋藏心底,抓住現在擁有的生命的每一瞬間,開掘生命真正的價值,笑著表達對生活的熱愛,活得更加幸福——這才是清明時節給先人最好的禮物!
一次對死亡的禮拜,應是再一次更美好的生命的開始……
雨還在下,那是天上故人欣慰的淚水化作的珍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