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愛華
18歲,青春年少的我,有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保險柜廠當鉗工。
我的師傅人人尊敬,因為他是8級鉗工。他對我很有耐心,說,女孩子嬌弱,慢慢干。鉗工的活兒要出力。要用又大又重的鐵剪刀剪鐵皮,那鐵皮就是保險柜的外門。一天干下來,手上就磨出了水泡。
廠里給我們分的宿舍是窯洞,兩個人一間。我和豆豆一間。窯洞里空空蕩蕩,只擺著兩張木床。我們把帶來的箱子往床邊一搭,就成了飯桌。電燈懸在高處,窯洞顯得相當昏暗。兩個女孩子都有點害怕,晚上睡覺前就把燈繩接長了,纏在床頭。一有動靜,便立即開燈查看。感覺就像兩只驚弓之鳥。
窯洞陳舊,窗戶開得很低。我們只能看到窗外的人走過的雙腿,看不到上半身。窯洞位于廠區邊緣,野草叢生,分外荒涼。
豆豆家離廠子近,她天天回家。晚上就只有我一個人了。外面是漫天飛雪,室內滴水成冰。蓋了兩床棉被的我,依然凍得嘴唇打顫。更要命的是,寒風呼嘯,風聲讓我膽戰心驚。一個年僅18歲的女孩子,就這樣,在冬雪中,在一間簡陋的窯洞中苦度時光。
于是,每到深夜,我都拉亮電燈,蓋著被子通宵讀書。廠里給我們辦了借書證,每個月可以去廠圖書室借閱10本書。為了熬過那似乎沒有盡頭的嚴冬,在工作一天之后,為了抵抗心靈深處的孤獨與隱隱的不安,我讀了大量的書。為了有書讀,我把其他人的借書證都要了過來,這樣我就可以隨時去借書了。
在那個沒有娛樂,沒有手機,沒有網絡的時代,我的青春依然分外光彩。春節聯歡會上,我為大家演唱《大海啊故鄉》,贏得陣陣掌聲。在廠團委組織的百科知識大賽中,愛讀書的我一舉奪冠,獲得一臺微型收音機的獎勵。后來,因為表現好,我被調到電視機廠,和父母得以團聚。
父母常問我,那段時間你是怎么過來的。我笑笑說,別問了,一切都過去了。其實,在我內心深處,那段艱辛的時光我永遠不會忘記。漂泊的青春,讓我變得勇敢,敢走夜路,不懼艱難。讓我笑迎風雪,獨立堅強。讓我成為一名優秀鉗工,讓我的師傅對我嘖嘖稱贊。有人為此很不服氣,說,為什么她就那么優秀?
我微笑不語,默默地攤開兩只手給他看。曾經的水泡,已結成老繭。不用戴手套,我兩分鐘就能剪好一張鐵皮。速度快,質量好。更重要的是,在那些孤寂的日子里,書給了我無窮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視野,溫暖了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