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 > 人文
    投稿

    種藍制靛,上古產業

    2012-08-07 14:52:46 來源:福鼎新聞網 作者:白榮敏 林啟獎 羅健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l1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l1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白榮敏   標題書法:林啟獎   配圖美術:羅    健l1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上一篇文章說到太姥娘娘的傳說,堯帝時,有一老母在太姥山居住,種藍為業,常以手植之綠雪芽茶作為治療麻疹圣藥,救活許多病孩。這一傳說透露兩個福鼎上古時代的“產業”信息,一是種藍,二為植茶。本文先說種藍。l1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說文解字》:“藍,染青草也。” 為可提取染料靛藍的植物。“藍”很早就被大家所孰知,在許多古詩文里可以清楚地讀到,《詩·小雅·采綠》有“終朝采藍”之句;《荀子·勸學篇》中的“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的名句則為人們所孰知;而白居易的那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更是把“藍”作為了我們南方美麗春天的象征物加以吟詠,可見它的普遍。l1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清版《福鼎縣志·物產》載:“靛,俗呼青靛,種青草,絞其汁,以灰擾之而成。”據說,靛的具體做法為:掘地作坑,取藍草條葉,以石灰水浸之,一晝夜,攪至千下,澄清后,取其下凝沉淀青黑色者,即為靛,可用以染青藍??梢?,藍靛是藍草提煉成的染青顏料。根據有關記載,我國南方地區的先民,是藍靛的主要發明者和制作者,福鼎及其以太姥娘娘為代表的先民自然不例外。l1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再看《福鼎縣志·山川》:“太姥山,舊名才山,在縣南八十里。容成先生嘗棲之。堯時,有老母,種藍于此,后仙去,因名太姥山。”又載:“藍溪,《州志》:源出太姥山,每歲八月,水變藍色。相傳太姥染衣處。居民候其時,取水漚藍,染帛最佳。”《三山志》:“(太姥)山下有龍墩,今烏桕頁落(藍)溪中,色皆秀碧。俗云仙母歸即取水以染其色。”宋代著名歷史學家鄭樵過太姥山,還寫下《藍溪》一詩:“溪流曲曲抱清沙,此地爭傳太姥家。千載波紋青不改,種藍人果未休耶?”l1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種種跡象表明,在“太姥娘娘”時代,福鼎即有了古老的種藍制靛這樣的“產業”。所謂“太姥娘娘”時代,應該就是,距今四五千年以前,以“太姥娘娘”(閩中人類的始祖母)為領袖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這個時期,在太姥娘娘的領導下,原始的農業和染織業發展了起來,同時也發展起了種藍和制靛技術。盧美松先生說,福建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十分適合種藍,太姥及其族人,多活動于高山峻嶺,刀耕火種,聚居常徙,在生產糧食的同時,也種藍制靛。他們的后裔山越、畬民及其他山區農民因此形成種藍的傳統,所以福建成為我國南方藍靛的重要發祥地和主產地。(《畬族與福建制靛的歷史》)我們認為,此中重中之重,自然包括福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傳說把種藍制靛歸于太姥娘娘一人身上,但我們必須清楚,這種文明的成果,應該是以太姥娘娘為代表的先民們的集體創造。“每歲八月,水變藍色”,想想就明白,整條溪水都變成了藍色,絕非一人所能為,除非這個地方許許多多人、家家戶戶(假如那時已經有家有戶的話)都在干這個行當。l1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我想,作為一種地方特產和產業,種藍制靛是一直在福鼎的農業、手工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特別是明代以后,商品經濟發達,紡織業發展,對藍靛染料的需求量也大增,據說直到明代中葉以后,還有閩西、閩南很多貧苦農民,成群結隊流轉到閩東各縣,墾荒種藍,他們被稱做“菁客”。繁榮局面一直延續到清代,民國時期走向衰落,民國卓劍舟《太姥山全志·方物》:“藍靛,俗呼青靛。民國初年,太姥洋村農尚有種者。自洋靛輸入后,種者遂寥寥。”民國《霞浦縣志·實業》說的更為詳細:“西區平原之農,常種菁,清嘉、乾間最盛。其貨通于浙溫,鄉民有以販靛而致巨富者。同(治)光(緒)而還,臺灣之靛輸入,而靛業遂衰。近時,西洋顏料競進,比土靛效率高二十倍。土靛十二斤半,僅當彼之十兩,色較鮮而價廉,而土靛遂一敗涂地。”l1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隨著制靛業的衰敗,上世紀還為我們所孰知的“藍印花布”,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l1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文章來源:福鼎新聞網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新聞熱線:0593-7856234 技術服務:0593-7998976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福鼎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_一区二区在线视频_五年沉淀只做精品的app_久久五月天人人人人操

  •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