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更新后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以下簡稱《預備名單》)出爐,鼓浪嶼成功進入世遺預備名單。
從2007年至2012年,被列入2006版《預備名單》的35項遺產中,已有6項成功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包括元上都遺址、西湖、五臺山等。
今年初,《預備名單》升級工作啟動。國家文物局此前表示,此次更新工作遵循地方申報、專家審核、從嚴把握、規劃先行的原則,對2006年的預備名單進行全面調整。
今年10月起,國家文物局組織開展了《預備名單》更新工作,共有71個項目重新“洗牌”。經組織專業機構和有關專家對各地提交的申報項目進行專業評估,最終形成了重新確定的《預備名單》,包括鼓浪嶼、北京中軸線、大運河、遼代木塔、紅山文化遺址、良渚遺址等45個項目。
《預備名單》更新后,國家文物局將督促指導有關地方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門,依照《文物保護法》等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并參照《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加強對轄區內列入《預備名單》的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和管理。同時深入開展預備名單項目的分析研究,完善保護管理法規、規劃,改善環境景觀,健全保護管理機構,加大經費投入,嚴格控制保護范圍(遺產區)和建設控制地帶(緩沖區)內的建設活動,維護《預備名單》項目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此外,《預備名單》項目將實施動態管理,如因保護管理不善,致使遺產價值受到損害,文物局將酌情予以警示,或將其從《預備名單》中除名
相關新聞
福建5項目入選《預備名單》
在新版《預備名單》中,有5個項目與福建有關。除了鼓浪嶼外,福州的三坊七巷也躋身名單;另外還有3項聯合申報項目入圍——海上絲綢之路、閩浙木拱廊橋以及閩南紅磚建筑。
海上絲綢之路,由泉州、福州、漳州與南京、揚州、寧波、蓬萊、廣州、北海9座城市捆綁申遺;閩浙木拱廊橋由福建的壽寧縣、周寧縣、屏南縣、政和縣與浙江省泰順縣、景寧縣、慶元縣捆綁申遺;閩南紅磚建筑則由廈門和南安捆綁申遺。
與南安捆綁申遺的廈門閩南紅磚建筑,是翔安區大嶝島上的田觧古建筑群。其中有12座閩南古厝為市民所熟知,那就是金門縣政府舊址。這些古建筑包括縣政府總部、文書房、保安隊隊址、縣政府會議舊址、縣政府鹽兵樓、國民黨金門縣黨部、國民黨金門縣黨部書記處共7處12棟建筑,總建筑面積2698.6平方米。
與傳統的閩南古厝一樣,田觧古建筑群的外貌以紅磚建筑為主,大都是“燕尾式”和“馬背式”。在過去100年里,雖飽經戰火洗禮,但依然保存得相當完整。
據了解,在2009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金門縣政府舊址被列為當年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福建省政府、廈門市政府也把 “金門縣政府舊址”批準為“涉臺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