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秦嶼鎮太姥洋村黨支部書記何明顯與村干部們一起,為即將在村里掛牌的全國美術院校太姥洋寫生基地的前期各項工作而忙碌著。在他們的努力下,目前已經籌集到50多萬元的資金,用于基地場所建設。該項目是由秦嶼鎮、福鼎市文聯聯合引進,由王輝、孫志純、周向一等國內知名畫家牽頭組建的美術寫生基地,總投資超百萬元。引進如此大規模的文化產業,這在當地并不多見。“如果這個項目能夠成功,對增加村財和村民的收入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何明顯說。
太姥洋是距離太姥山主景區最近的行政村之一,穿過紅艷似火的楓林,踏上一小段青石板鋪就的石階便到了太姥山收費處。從地理位置講,太姥洋是太姥山的門戶,這種特殊的地緣關系,在老板的眼里,或許就是商機。“有一個老板有意在我們村辦個武館……前幾天還帶一批客商,擬在我村搞農業觀光,目前也正在洽談。”太姥洋村主任陳時梓介紹。
太姥洋屬福鼎市秦嶼鎮管轄,全村1394人,茶園面積1200多畝,人均大約1畝多,農業資源相對貧瘠,多少年來村民們的生活主要靠傳統農業為主,與之相伴的太姥山似乎并沒有給村民們帶來什么好處。改變發生在2003年。這一年,福寧高速公路開通,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帶來的是久退不去的旅游潮,同時也催生了旅游經濟。“那個時候,晚上10來點,經常有客人到村里來咨詢,問有沒有地方住宿。”太姥洋一家農家寨老板回憶。
有了這么多的游客,村民們在村里經營些小生意肯定是比較容易的。陳時梓介紹,全村1394人中從事與旅游相關的村民占了大多數。有的在太姥山上當起了導游,有的經營小賣部,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隨著城市化進程,許多農民都往城市搬遷,或是外出打工,平時村里留下老弱病殘的村民,有的甚至成為空殼村。而太姥洋村與此相反,搬走的村民并不多。
2009年,村民何明幫看到了希望,毅然放棄在外打工積累的根基,回到村里創業,與幾個村民投資200多萬元,開辦起了“太姥農家寨”,事實證明何明幫的眼光具有獨到之處。在何明幫的帶動下,之后村里又陸續開辦了3家農家樂。村民們說,旅游旺季時,村里的4家農家樂都忙不過來,生意異?;鸨?。
生意火爆固然與太姥山客流量增多有關,但與加大力度整治村落環境也有一定的關系。“城里人在農村住宿消費,看中的是農村清新的空氣和環境。”何明顯說,他認為只有環境整潔干凈,才能留住客人。近年來,在太姥山管委會的支持和太姥洋村干部的努力下,結合新農村建設,對太姥洋進行整村規劃,這對推動旅游業發展打下基礎。 □ 本報記者 曾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