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當第一縷晨光從“睡美人”的山頭悄悄散開,漫過山野茶園,漫過傍水而居的農舍、微微搖晃的烏篷船,攪碎在蜿蜒如羅帶般的霍童溪面,金光點點,千年古鎮霍童蘇醒了。
聞雞鳴而起,5時許,霍童鎮外表村村民馬允水便開始忙碌他一天的生計,背著茶簍、手拿長篙,來到了霍童溪畔的茶園。“清明茶剛過,一萬多株茶樹正趕著做二春茶的采收。”馬允水說,在霍童外表村,種植茶葉是主要的經濟收入之一,家家戶戶有茶園,觸目所及,青青蔥蔥,茶美了家鄉,富了茶農。 “現下,除了茶葉旅游季村民們又多了一項收入,”他指著手中的長篙說。
“曾經,霍童溪是當地主要交通要道,老祖輩們泛排水上,運輸毛竹、木材,或捕魚維持生計。隨著交通的發達,泛排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如今,隨著霍童旅游路線的逐步開發,外表漂流項目游客增多,泛排漸漸又被拾起,成為旅游季增收來源收入之一。”在馬允水眼中,霍童美之在于水,個性鮮明的霍童溪,千百年來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霍童人。
總長126公里的霍童溪干流,從鷲峰山發源,經九曲十八彎二十七灘后,注入東海。近年,隨著霍童旅游效應的逐步顯現,作為主打項目的親水游——漂流,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馬允水,游客來嘍,泛排嘍……”“哎,來嘞……”9時許,隨著一聲叫喚,馬允水離開茶園,帶著早已準備好的長篙,如約來到了外表碼頭,開始了他的另一重身份——泛排工。村里像馬允水這輩人大都會泛排,現年49歲的馬允水,15歲跟著父親學泛排,在村中論資排輩,已算是老師傅了。
隨著竹篙如指揮棒般優雅的舞起,馬允水載著滿船的游客,開始“九曲十八彎”的探險之旅。人在水上,緩緩而下,習風拂面入袖,風景隨竹排而動。近處,溪畔櫸木青翠欲滴,河灘上蒹葭蒼蒼,鳥兒不時在溪排棲落。遠處青山如黛,溪岸連天,三三兩兩的農舍點綴其間。兩岸老君巖、雙鯉朝天、獅子峰、睡美人等山峰依次入眼。美如羅帶的霍童溪,水色因深淺而變化,因景移而不同,因早晚陰晴而莫測,或透亮、蒼翠,或幽藍、金黃。沿途渡頭、渡船頭、興賢、鳳凰村、山下村、石橋、風吹羅帶村等村寨在水聲世界里頓然生動起來,游客拍案叫絕。
據考證,兩岸村落的選址、規劃、布局、用材、建筑乃至審美,蘊含著“天人合一”、“歸隱林泉”的先哲思想,又與古人“沿河而居”的親近自然、耕可致富、讀可致仕密不可分?;敉m然山不高、水不深,卻擁有最真實最淳樸的古鎮風貌,是一處山水人文俱佳的旅行處女地,從唐朝至今,盛開了千百年光景,如今已呈現出寂寞的表情,卻又拒絕凋零。
竹筏漂流八公里水路近1小半時程,終點到達霍童榕樹下碼頭。三三兩兩溪排停泊在溪岸樹蔭下,等待統一裝運回起點,開始下一趟漂流的準備。“如今的旅游勢頭正好,每天至少可以來回兩三趟,既增加收入,又能宣傳霍童原生態之美,兩全其美。”馬允水說。
千百年來,霍童古鎮藏在深閨待人識,如何將“她”的美好呈現于世人,成為村民們共同的心愿。景區負責人章誠篤告訴記者,“目前,隨著‘兩宜’開發有限公司的加入,對霍童溪流域進行系統性的開發,在保護霍童原生態基礎上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同時,加大旅游投入,將溪排數量增至60張,利用當地勞力資源將泛排工隊伍擴增至150多人,并進行統一技能培訓,完善水路安全措施。目前,該公司正利用五一小長假契機,放排試水,在宣傳上造勢,千年古鎮霍童走出深閨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