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生活 > 旅游
    投稿

    云端上的滴水巖

    2018-02-28 14:57:21 來源:福鼎新聞網 作者:陳巧珠 圖片除署名外來源網絡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1.jpgbZ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云端之上的周寧縣,地處洞宮山脈南端,鷲峰山脈東麓,距離縣城不遠處有個滴水巖。bZ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那次我們的目的地就是滴水巖,車子沿著公路蛇行而上,打開車窗,一股清新的空氣便涌進車廂,我貪婪地呼吸著,試圖將五臟六腑的濁氣全部擠出體外。放眼望去,窗外的景色真美,滿目皆綠,偶爾經過溪流便有流水聲傳來,嘩啦嘩啦地響,在炎炎夏日里,一路顛簸而至的清新對于我來說,不啻是一種誘惑。碧藍碧藍的天空點綴著潔白的云朵,那些云朵形態各異,心有萬形,云就有萬象,無邊蒼穹因此而生動,心野也因此而遼闊豐富。高及九重之上,遠及童年許許,了了分明。那是童話中的神駕,那是我童年的棉花糖,八方勝景,十方福祉。bZ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一陣微風拂來,我聞到了不知是草木花香,還是我童年棉花糖的清香,一縷縷如游絲般彌漫在四周,恍惚中讓我穿越時空,回到了童年,走過青春,脫胎于塵俗,身輕如浮云,緩緩飄向上空與云同駕。只可嘆俗心依舊,依然留戀青山間蜿蜒盤旋的公路,他們抱定青山,渡萬千登高,依然留戀那一面湖,湖水清澈透亮,波光粼粼,引得鳥兒掠翅,聚得錦鱗游泳,映下白云悠悠,洗得一方靜土。世間原來泊滛池。我再看湖面北側的山腰上靜臥著一塊巨大的巖石,“八閩首景”的滴水巖,方正佛法世間覺。bZ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2.jpgbZ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端詳那滴水巖窟,堅硬的巖石棱角分明,似刀削斧鑿,他憑幾億年精修,讓佛之慈悲在這里生根,如如不動,我不禁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贊嘆佛之無量法力,賜予人們如此絕妙的景觀。心歸靜,腳著地,沿著石階緩緩而上,兩旁的草木葳葳蕤蕤,樹葉綠得油光潤澤,其間有淡黃色的嫩葉新長出,葉片將發未發之際,上面鋪著一層薄薄的絨毛,見此情景,我不禁探出腦袋,嘟著嘴,想吹走那一層細細的絨毛,同行的朋友見了我的樣子不禁啞然失笑,是的,草木枯榮自有時,萬物從容皆自得,著什么急呢?我不禁放慢、再放慢了腳步。bZ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去的時候,當地的人說近期滴水巖的水枯竭了,不禁讓我感到深深的遺憾,然而湊巧的是,臨近滴水巖時,竟然下起了一場蒙蒙細雨,不一會兒的時間,積聚在巖石上的雨水,便順著巖石高高跌落而下,飛珠濺玉,在洞窟前形成一道水簾,“巖水成珠,化雨成霧”的奇觀就在我的眼前呈現,我沒有打開傘,站在洞前,承接著天外而來甘露的恩澤,為我洗去塵埃。抬頭就見到不遠處一塊匾額:“觀音閣”三個字赫然在目,一種莊嚴與慈悲在身體中冉冉升起,仿佛這石階成了一條鋪滿光芒的路,一層一層向著云端而上,于是我微閉著眼,停住了所有的思緒,放下了一切,將喧囂擋在了心門之外,在此,人與白云同棲。bZ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3.jpgbZ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徐龍近  攝bZ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一陣斜橫細雨在天光的照射中,色彩斑斕,穿過水簾,佇立洞口,見左側懸崖峭壁上有石崖摩刻,年代久遠,在雨水的沖刷下,字跡已無從辨認,下方掛著一塊牌子,上面有著滴水巖獅子洞的詳細介紹。滴水巖早在北宋治平三年即公元1066年就被奉為佛地,至今已近千年,幾經火災后又重建,也許世事本就如此變動不居,上下無常,滴水巖獅子洞幾經涅磐已斑駁殘缺,和那不復鮮艷的顏色,讓人感到世事無常。雖然曾經的痕跡已消逝無法復原,但是不變的是觀世音菩薩的威神之力,巍巍如是。bZ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滴水巖的神奇之處更在于上方并沒有山泉溪流,而滴水巖的水卻長年不間斷地,即便就是久旱也從來不中斷,這是菩薩顯靈普降甘露嗎?或是因為這里氣候潮濕,巖石裂隙在雨季吸收儲存而導致?我壓抑不住好奇心,細細打探其中因緣。bZ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相傳,當地村民多以織草席為生,在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仕本一村民上山拔席草,從山巔跌落至山腰一塊大巖石上卻毫發未損,便知是觀世音菩薩尋聲救難,劫后余生,驚喜之中四處張望,發現了一個大巖洞,便奔走相告,故此滴水巖又名“顯圣巖”。十方信眾悉發菩提心,在洞內修鑿佛龕,雕塑佛像,辟為佛地,此后獅子洞終年香火不斷。bZ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踏進洞內就見諸佛菩薩莊嚴端坐于上,慈眼視眾生。洞窟四周鑲嵌有“天然勝境”“巖洞奇觀”“法海長涵”“福地祥云”四個題匾,經幡垂掛,煙火繚繞,佛燈長明,神秘而莊重。抬頭看到洞頂木制結構的斗拱支撐于立柱與橫梁處,斗呈北斗七星狀,拱呈農耕犁狀,層層疊疊,相互吻合,卻又留有余地,呈八角藻井盤旋而上,不斷向外延伸,顯得莊嚴與古樸。以洞窟為寶殿,渾然天成,其福勝彼百千萬億,整個建筑物將天時、地利與人和如此完美的結合。bZ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石洞前下方內側還有個小洞,洞內有一汪泉水,泉水清澈甘洌,冬不枯夏不盈,一直保持著同一水平,實為神奇,洞窟內光線微幽,在日光稀薄的天空下看飛檐布下的陰影,那光芒收斂隱約,如佛光的普照卻不耀眼。身后的樹影,碎影悄無聲息地投到巖石上,那影子隨著風在跳躍。連綿的山,睡臥如佛,白云是天空的精靈,滴水是巖石的精靈,巖石是大地的精靈,盡管它們對于周圍似乎漫不經心,可處處都隱透著禪意。締緣者,不僅緣得一份美景,一份驚奇,還將得一份覺悟。甘露涔涔,滴水之緣則惠澤一心。bZ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文章來源:福鼎新聞網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新聞熱線:0593-7856234 技術服務:0593-7998976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福鼎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_一区二区在线视频_五年沉淀只做精品的app_久久五月天人人人人操

  •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