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溫州市林業局主辦的“溫州最美濕地”評選活動結束了網絡投票,平陽縣鳳湖濕地、南湖荷花濕地、南麂列島濕地和西灣濕地均獲得了不錯的成績。為把平陽濕地更好地推介給廣大市民,讓更多市民親近自然,觀賞自然美景,記者走訪了剛開放不久的鳳湖濕地二期工程。于秋日里,尋一方靜好天地。
名片:“南有龍山,北有鳳湖”,鳳湖濕地位于平陽縣昆陽鎮城北中心區域,依托濕地建設的公園規劃面積30.99公頃,其中水域面積12.39公頃,塘河約6.27公頃。其二期工程和一期工程互補,有著鳳島(觀賞游覽區)、芳洲(綜合活動區)、野汀(郊游休憩區)、梅嶼(歷史文化區)以及6座橋梁,且種植著無患子樹、山茶花、欒樹、香樟、池柏、美人蕉等,行走其間,人工、自然之景猶如水墨畫卷徐徐展開。如此美好景色,成了平陽人茶余飯后最愛逛的濕地公園之一。
白日,景如詩
秋天里的鳳湖濕地二期工程,天為蓋,地為廬,空氣清新得有些醉人。近處,花香涌動,草色青青,遠處塘河如緞,蜻蜓來去翩躚。河岸邊的石頭縫隙,綻放著一叢叢草兒,在秋陽里搖曳多姿。悠然踱步之間,涼亭、拱橋、人,融于自然。
清晨,乍起秋風,柳條隨之擺動,散落的樹葉乘著風,與那偶爾躍出水面的魚兒,暈開一圈似是而非的漣漪。不遠處,恢宏大氣的石拱橋下方是橋、花、草的倒影,行人站在橋上看風景,橋上橋下自得其樂。
悅耳的歌聲,自廊橋里傳來。早起的大爺大媽們,聚在這廊橋一角,或拉二胡,或奏阮樂,一天的美好生活從音樂開始。廊橋下的美人蕉,聽著樂聲,如癡如醉,顯得分外妖嬈。
下了廊橋,是園內的一處廣場,廣場連起兩座橋梁,空曠的場地,自然是市民們打太極、練劍的好地方。若乏了,順著幾級不高的石階,便可到旁邊的別致涼亭里休息。亭子分上下兩層,沿著亭中盤旋的階梯,即可到達二樓。立于亭中,眺望遠方,長長的塘河將城鎮、濕地公園一分為二,一個空間內,看似不同的建筑物,卻又相得益彰,自有妙趣。
漫步公園,循時看景,天是碧藍色,地是碧綠色,光從樹葉底絲絲漏下,橋復刻著古時的詩意風流,喧囂聲離這很遠很遠。
夜晚,景無染
夜幕降臨,座座建筑物上的霓虹燈逐漸點亮,光暈隔著樹、隔著橋,撒落水面,繼而有了水中星的光景,烘托出無染的夜景。
塘河邊的涼亭亮著燈,呈朱紅色。幾座橋梁上的飛翹檐角、屋脊亦然,舊時建筑的韻味猶在,格外清透。這里的晚上景象,是兩級化的,一邊靜謐安然,一邊忙碌、熱鬧。不少市民在公園的廣場上,跟隨動感音樂,跳起曼妙舞姿,成了公園里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夜色漸深,游客陸續散去,園內也漸漸恢復了寧靜。
鳳湖的美,比不了西溪濕地的廣闊大氣,也沒有西湖那般淡妝濃抹,但她卻總是在你來或不來間,靜靜等待,期許與游人邂逅。
記者感悟:
立于繁華都市間的鳳湖公園,望著這一湖清水和郁郁蔥蔥的樹木,家門口的公園儼然成為了這個城市的“綠肺”。在這個發展快速的時代,我們面對高樓和圍墻,不妨讓我們停下前進的步伐,走進大自然,呼吸純凈的空氣,享受清風拂面、鳥語花香,耳邊伴著輕柔的風聲,眼前是自然的饋贈。
他處濕地公園推薦
南湖荷花濕地觀光園位于水頭鎮南湖社區龍湖村,2012年開始種植荷花,至今已發展至1000多畝的荷花基地。該濕地還引進了紫云英、馬鞭草、波斯菊、玉蟬花等品種,彌補荷花凋謝季節的空白,讓游客們季季有花賞,月月可游玩,著力打造“賞花經濟”。除了賞花外,這里還設有兒童游玩區、露營土灶區、休閑茶座區等區域,供游客游玩。
南麂列島濕地由52個島嶼組成,區域總面積201.06平方公里,享有“貝藻王國”的美譽。1990年成為我國首批五個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1998年12月成為我國最早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的海島類型自然保護區。南麂列島周圍海域現已發現大型底棲藻類178種、微小型藻類459種、貝類427種、甲殼類257種、魚類397種和其他海洋生物158種。其遠離大陸,海水清澈,現有大沙岙、國姓岙、三盤尾、大擂山、竹嶼等五大景區。
西灣濕地位于海西鎮,東臨東海,南涉鰲口,西靠墨城,北迎飛云江。西灣濕地的特色是灣多、灘廣、洞幽、礁巖密布,其層次紋理清楚,色彩豐富,造型奇異,這些海蝕、礁巖、灘涂風光加上海濱的流瀑布、漁村的風俗民情、古戲臺、明代烽火臺及民間的神話傳說,使西灣成為一個以海蝕、礁巖、灘涂風光為主體的海濱海巖型風景區。(新平陽報記者 徐遠慮/文 陳亮 張嘯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