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寫過一首詞叫《蝶戀花》,南宋女詞人李清照仿照《蝶戀花》寫過一首《臨江仙》。兩人在文中都用“庭院深深深幾許”作為起始句。這句話一連迭用三個“深”字,確實能在讀者心中喚起一種院宇深邃,氣象雍容的聲情效果來。對于兩位詞人到底是在“為誰憔悴損芳姿”就不談了,我只想借用這句古詞作本文的題目,介紹一下公陽古代“四合院”的建筑情況,并不是談公陽四合院到底“深幾許”“幾許多”。
熟知公陽歷史的人都知道,公陽有“好風水”“好財主”的美譽。“好風水”,指的是出過文人墨客、官員、名人多;“好財主”,指的是財主富人多。因為有這兩個“好”,加上盆地四周的自然美麗風光,有錢、官宦人家才建得起的眾多四合院,公陽在當時的瑞安(包括今文成)、平陽一帶很有名氣。“女以嫁公陽為榮”這句話,就能讓人品出那時候的繁華韻味來。正因為官員、富人眾多,所以歷史上建的四合院也頗多。從現有保存下來的四合院和遺留下來的四合院地基統計,共有31座之多,還不包括未知的和老四合院拆掉又重建新四合院的數據,其中公陽村有19座。據說最鼎盛的時候,全鄉有20來座四合院??梢?,當時公陽的富有。
公陽的四合院,一般是二進式建筑,即四面由房子合圍而成,外加圍墻,呈“口”字型。也有三進式,外加圍墻,呈“日”字型?,F遺留下來的三進院落遺址有,金嶺村的“葉府”、公陽村的“西房”(杏園)、鹿堡中村塘邊和鹿堡地方“三退屋”、上岳頭村“陳步云古居”等。“日”字型四合院,文成人稱“三退屋”。四合院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但因為公陽四面環山,房子基本上都是依山而建,所以對四合院的朝向沒有那么多講究,各種朝向的都有。其基本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形成四合。四合院四周再建以圍墻,使之成為一個完整院落。整個院落對外就辟一扇門在宅院東南角的“巽位”,以作日常出入使用。門為什么開在“巽位”,是有講究的。“巽位”,是風水學中四綠飛星的位置,四綠飛星是指“文曲星”,是代表學業、文化的地方,也是相當于孔圣人所在的地方。正面建有大門,也稱中門,但不常開,只有在迎接官員、貴賓,或院內辦“大事業”的時候才“大開中門”。
公陽的一座四合院至少應由20間房子組成,即北房7間(包括中堂,文成人叫上間),3正房4耳房,東西廂房各3間,南房與正房一樣也是7間。20間房子,是最低限度的完整四合院。房主也可根據自家需要或地形建造,正房可增為5正4耳(或6耳),這樣相應就可增加好多間房子,庭院也隨之增大。也可以建“日”字型、“目”字型的四合院,以增加房子的間數。一般四合院還要在正屋的后面再建罩房,罩房是專供主人的女兒和其他女眷居住的,俗稱為“后院”。在古代,不管四合院是幾進的,女眷都要住最里面一進,“庭院深深深幾許”,描寫的就是女子被深鎖后院的情形。同樣女子“二門(在內院與外院之間有一道垂花門,稱二門)不邁,大門不出”,說的也是女子深居后院這個情景。后院除了男主人以外,其他男子是不準進入的,否則容易“后院起火”。正房由主人或家族里輩分最高者居住;東西廂房由主人的兒孫輩居住,大房居東廂、二房居西廂;南房由客人、仆人、下人居住。南房的東首(即巽位)幾間也有辟為私塾學校的,以延名師先生教子女讀書。南房的西首房外側,一般都做廁所,風水學認為,西南是“五鬼之地”,五鬼即五瘟: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在西南建廁所,意以污穢之物來鎮鬼神,以保院里的人平安。四合院的四周由抄手回廊連接起來,可避風雨,最外面才是高大的圍墻。
公陽最早的四合院建于宋朝,即公陽村“西房”(杏園)、鹿堡中村塘邊,這兩處是葉氏自唐末徙居公陽后的發源地,其中杏園三退屋遺跡還清晰存在,天井及石板、石鼓尚存。族譜里記載最早的四合院,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由葉葵之子、禮部郎中葉鼎所建,坐落在金嶺村。該四合院呈“日”字型,正房3正4耳7間,一共是33間。從其遺留下來的庭院來看,建筑精工細雕,非常精細,所鋪石板的長度、寬厚、顏色都是統一的,特別是大門口一對“太監帽”和正堂前面的一對青石鼓上的花紋,更是雕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其他大多數的四合院都建于明朝和清朝的中前期,有些院落已不完整,四向剩三向、二向、一向的都有,甚至有的僅剩遺址。
現在保留下來的三座四合院是最年輕的,但距今也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其中公陽村兩座、鹿堡中村一座,都建于清朝。三座四合院除了部分院墻、檐頭、瓦片有些毀壞外,整體結構良好。公陽村的兩座四合院,一座在橋頭底,建于1721年,共20間;一座在第三問,共24間,建于1736年。兩座四合院都于2012年列入文成縣文物保護單位。
因四合院構成有其獨特之處,所以很受官宦、商賈和有錢人家的喜愛。它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游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防御性和私密性,關起門來可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寬敞的院落中可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迭景,讓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風光。
此外,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筑,卻蘊含著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其營造極講究風水學說,實際上就是中國古代的一門建筑環境學,也是中國傳統建筑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院內的裝修、雕飾、彩繪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文化,表現出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在正堂安置花瓶,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門簪、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猶如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殿堂。
倘若你去過山西的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和江蘇的蘇州園林,就更會驚嘆如畫如夢、鬼斧神工般的古代建筑學之玄奧。(文/沈學斌 攝影/張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