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圖/文 蔡勇明)渠洋是硤門畬族鄉柏洋村下屬的一個自然村。
初識魯冰花在微信朋友圈有半個多月了,一看圖就覺得很是驚艷,宛如一絕色女子,婷婷玉立。與我這個年齡相仿的人,對魯冰花最有印象的想必都應是小時候被教唱的一首臺灣同名電影的主題插曲,但我此前真沒見過真實的魯冰花。說來好笑,由于歌詞中有“淚光閃閃”的字眼,故我記憶中一直執拗地認為,她應該是某種冰晶形態或是別的啥,總之,真沒把她與一種真實美好存在的真花聯系在一起,直至看到有朋友圈中展示,還特意電話問詢對方,確認是不是真是魯冰花。
得到肯定答復后,心里就在盤算應該去實地看看,苦于公務纏身,再加天公不作美,一拖就是半月,又恐花期錯過,糾結中下定決心做一次親歷,就是昨天的事。
信馬由韁的選擇出行工具是摩托,周六早晨八點,從城里出發,沿973縣道,穿點頭、白琳、太姥山鎮、硤門四個鄉鎮,兜兜轉轉一路賞花觀景,路不是太熟,有導航幫助還是跑了一小段冤枉路,終于十點鐘左右抵達渠洋,看到了魯冰花。
去前做了一點小“功課”,說是魯冰花,希臘文“Lupin”意為“悲苦”的意思。又云,日據時期,小鬼子經營臺灣,從日本本土移植來作為當地茶園添肥固氮的一種綠肥作物。又說魯冰花的花語是:母愛、幸福、貪婪的心、苦澀、悲傷、空想。還得知亦有一說法是“魯冰花”名稱來源于客家話,因客家話中“魯冰花(lu ben fa)”與“路邊花”諧音。魯冰花被臺灣客家人視作“母親花”。
抵達渠洋魯冰花種植場后,一眼望去,綠意滿滿的山谷盆地中長出幾十畝連片五顏六色的魯冰花,與描述中臺灣茶山的隨處可見顯然不同,也明顯是不能作為“路邊花”來看待了,一大片幾十公分高的“各色花劍”,在綠葉的襯托下,場面甚是壯觀,一踏入“花海”,就聽聞前面有幾位女士贊嘆連連,打手機、呼朋喚友,自拍、曬圖發朋友圈,忙得不亦樂乎。我找個僻靜處,靜靜的拍了一些照片,但顯然相對專業的設備還是吸引那撥游客關注,于是簡單交流后,替她們也拍了一些,留下郵箱并承諾事后發圖給她們。女人、孩童真的天生與漂亮的花很搭,在她們的配合下,留下了不少的“美圖”。
“收工”時與種植場主徐女士交談中得知,她是我弟弟的同學。距離拉近后,主人進一步告知,她們公司專注發展鄉村旅游,從省農科院引進不少新品種作物:杷杈果、掌葉覆盆子、拇指西瓜、紅香密、布福娜、八月瓜、九月黃、美容玉米、臺灣黃金百香果等,在這塊谷地中種起,并專門開辟了燒烤區,供游客賞花燒烤。公司還與柏洋鄉簽訂了幾年的承包合同,流轉土地,發展特色農業,說是日后款項分成將用于該村扶貧。當下熱火朝天的美麗鄉村建設,硤門有一撥熱心的鄉賢人士耕耘熱土,還能扶貧助困,感覺甚好。今天適逢母親節,對這種很“應景”的花,草草發文記之,祝愿天下母親,節日快樂!
諸君賞花,無須像我,勞師遠行,硤門柏洋高速口下車后,一問渠洋村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