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面海的優越自然條件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佳陽畬族鄉生態旅游發展前景廣闊,每當吸引眾多游客前往旅玩觀光。 周兆祥 攝
本報訊(林瑩瑩)佳陽畬族鄉正揭開其朦朧面紗,憑借其依山面海的優越自然條件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努力打造成我市的一個清新后花園。12月10日,記者走訪了佳陽鄉周山村,在與鄉村干部和企業家們的交談中,一幅現代“歸園田居”圖躍然紙上,并將出現在這片土地上。
周山村,素有“南國牡丹第一村”美稱,如今這個村欲以花之名,同時融合耕讀文化、宗祠文化、紅色文化等,打造花的海洋。“120畝牡丹,200畝紫薇花,150畝油菜花,50畝芍藥,已經全部下地,等到來年春天,幾十萬株鮮花齊綻放,這里就是花的世界。”在周山村田中央自然村,眼前呈階梯狀分布的苗地撒滿了苗種,周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周問棟正展示周山村的旅游發展規劃圖。除了田中央的花海外,天湖山茶文化、西坑山地旅游、大佳坪畬族民俗文化及南國牡丹文化都正在或等待打造。
景區入門的重檐石質牌樓已經建完,周山革命紀念館修繕完畢,天湖山公路正在修整……規劃圖內的許多項目都已開始動工,一些基礎設施和旅游公共服務設施被擺在了施工的最前沿。“我們有步驟地施工,等到明年3月‘牡丹節’時,我們的接待能力將大幅提高。”周問棟介紹。
周山西坑內自然村,佳陽鄉黨委書記莊超和正和村干部討論村莊未來旅游發展之路。西坑內自然村是個天然“石頭村”,村莊依石壁而建,石頭為路,石頭作墻,石頭砌屋,全村綠植覆蓋率極高,是個質樸的天然氧吧。“發展村莊不僅要保留其原汁原味,而且要尊重自然。”莊超和說。這個尚未開發的自然村內現只有十幾戶農戶居住于此,留下的和走出去的西坑人都愿意參與家鄉旅游資源開發,目前該村也正籌備發展特色游。
“鄉村生態游將成為今后旅游發展大趨勢,佳陽鄉旅游將融合畬族文化與鄉村生態文化,成為周末鄉村游的又一理想選擇。”莊超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