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陽鎮西陽村是我市吳氏家族發源地之一,在這里,吳氏家族開枝散葉,世代傳承耕讀文化,不僅在家族內部培養了諸多人才,也在更廣闊的社會舞臺上留下了光輝的印記,村莊的文脈與家族的榮耀交相輝映,形成了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使得英才不斷涌現。 瓜瓞延綿文脈傳承 西陽村地處省域邊陲,環境幽靜,四周環山,依山傍水。這里文脈綿長,文化氣息濃厚。 根據記載,吳氏家族最早的族譜可以追溯到雍正二年,之后經過數次修訂,清晰地記載了家族的世系和發展歷程。自吳氏家族祖妣蘇氏帶著兩個年幼的兒子遷居至此后,吳氏家族如今已傳承至二十六世,三千多人丁,七房的分支在各地開枝散葉。吳氏一族也在西陽村開始了漫長的文化積淀與傳承。 節慶時,西陽村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既有傳統的祭祖儀式,也有村民自發組織的線獅、太平鼓、翻九樓等文藝表演。吳氏家族的后代們始終懷著對先祖的敬仰之心,將家族的文化遺產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吳氏家族的耕讀傳家理念,深深扎根于每個家族成員的心中。家族的長輩們始終相信,耕作與讀書同樣重要,既要有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要有足以提升精神境界的文化修養。正是這種理念,使得吳氏家族能夠在世代繁衍中始終保持文化與生產的平衡。 吳居都作為家族的代表人物,不僅在學術上有所成就,更在教育事業上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幼年聰慧,刻苦讀書,憑借不懈的努力考取貢生。然而,他并未選擇繼續在仕途上發展,而是毅然回到家鄉,投身于家族和村莊的教育事業。他創建了鳳山書院,利用學田經費,免費接納村中的兒童入學讀書,為家族和村莊的文化傳承做出了巨大貢獻。 吳玉琳是吳氏家族中另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不僅在學術和文化傳承方面有著卓越的貢獻,還積極推動民間文化的發展。他通過組建嗩吶班、象棋班等方式,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極大地改變了村中部分人的不良習慣。在他的推動下,村民們逐漸遠離賭博等不良行為,轉而參與到健康積極的文化活動中來,村莊的社會風氣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吳氏家族的“耕讀傳家”理念還體現在家族成員的日常生活中。每逢春耕時節,家族成員們總是齊心協力,共同耕種家族的田地;而在冬季農閑時,他們則聚在一起,閱讀經典,討論學問。這種耕作與讀書相結合的生活方式,不僅提高了家族成員的文化素養,也增強了家族的凝聚力。 尊師重教英才輩出 西陽吳氏家族歷來重視教育,家族中尊師重教的傳統深入人心。這種傳統不僅體現在家庭教育中,也通過村中的教育事業得以廣泛延續。家族中的許多成員通過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吳立蠶是尊師重教精神的典型代表。他從教有四十余年,始終以育人為先,潛心培養學生。在他的諄諄教導下,西陽小學一度成為全縣的教育典范,不僅在學術成績上名列前茅,還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西陽村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吳氏家族尊師重教的傳統,不僅表現在家族成員對自身子女教育的重視,還體現在他們對教育事業的支持上。通過捐資助學、修建學校等方式,西陽村的教育事業“向陽而生”。 在這種信念的推動下,家族中的許多孩子通過努力學習,考取了高等學府,成為了各行各業的精英。 家族中的吳建楷,更是在民國時期以出色的議政能力和社會責任感被人所熟知。他在擔任福建省眾議院議員期間,提出了禁止種植鴉片的提案,引發了全省的共鳴,助力推動了全省范圍內的禁毒運動。 西陽吳氏族人遵循祖訓,秉承良好家風,耕讀傳家,尊師重教?,F如今,西陽村人才輩出,研究生高達60余人,還有多名博士和碩士。吳氏家族通過教育的力量,不斷培養出一代代的優秀人才。 今天的西陽村,依然保持著吳氏家族代代相傳的文化與精神。每逢家族成員從政、經商或外出求學時,長輩們都會反復叮囑“不忘祖訓,謹守本分”。這種深植于家族血脈中的教誨,使得每一位外出的族人都能帶著家族的優良傳統離開故土,走向更廣闊的社會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