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下午3時30分前后,今年第11號臺風“???rdquo;在臺灣臺東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5級(5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40百帕。“???rdquo;已于3日晚7時50分前后移入臺灣海峽南部海面,預計將于5日登陸閩粵沿海。
盡管上個先登陸臺灣再登陸福建的臺風還要追溯到2019年臺風“白鹿”。但根據統計,1949年以來,登陸臺灣后二次登陸福建的臺風總數為68個。其中就有“莫拉克”“楊希”“龍王”等讓人印象深刻的臺風。
專家顧問:中央氣象臺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周冠博
01
0908號臺風“莫拉克”(Morakot)
登陸時間和地點:2009年8月7日23時45分登陸臺灣花蓮,13級(40米/秒);8月9日16時20分在福建霞浦再次登陸,中心最大風力12級(33米/秒)。
路徑特點:當時正值臺風“天鵝”(0907)、“莫拉克”(0908)、“艾濤”(0909)三臺共舞,路徑預報十分復雜。
強度特點:具有強度強、維持時間長,停滯時間長,降雨強度大、影響范圍廣,強風半徑大、風暴增水高等特點。
風雨影響:臺灣中南部和東部出現極端降雨,阿里山6天(8月5日至10日)累計雨量達3059.5毫米,24小時最大日降雨1623.5毫米,為我國日降雨量的第三極值。臺灣南部和東部出現50年來最嚴重水災。福建東部、浙江、江蘇中南及安徽南部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浙江泰順九峰和福建柘榮乍洋雨量達1250和734.4毫米,九峰24小時雨量高達750毫米,均超兩省最高紀錄。
02
9012號臺風“楊希”(Yancy)
登陸時間和地點:四次登陸——1990年8月19日11時登陸臺灣基?。ㄖ行淖畲箫L力45米/秒,14級);20日11時登陸福建福清(中心最大風力24米/秒,9級);21日08時登陸福建莆田(中心最大風力20米/秒,8級);22日12時登陸福建晉江(中心最大風力20米/秒,8級)。
路徑特點:路徑歷史罕見,多次登陸福建沿海,在福建停留65個小時,歷史少見。
強度特點:恰逢天文大潮期,造成了山洪暴發,海潮頂托,江河泛濫,沿海各地市普遍受災。
風雨影響:17日08時至24日08時,福建寧德、福州兩地市及三明市東部、泉州市西北部、漳州市東部、龍巖市東部降水在200至400毫米,局部超過500毫米,其余地市在50至200毫米,最大德化九仙山557毫米。
03
0519號臺風“龍王”(Longwang)
登陸時間和地點:2005年10月2日05時30分登陸臺灣花蓮,中心最大風力50米/秒(15級);2005年10月2日23時40分登陸福建廈門,中心最大風力30米/秒(11級)。
路徑特點:先登臺灣再登福建,路徑與“???rdquo;相似。
強度特點:風力強,降水強度大,影響范圍廣,恰逢天文大潮,福建沿海洪水肆虐。
風雨影響:10月2日至4日,臺灣、福建東部、浙江中南部和廣東東部沿海出現7至11級大風,臺灣和福建中部沿海達12級以上,臺灣花蓮陣風達64.9米/秒(17級以上),創花蓮最大風速記錄,福建下嶼島和長樂陣風分別達45.6(14級)和38米/秒(13級)。
臺灣、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出現大到暴雨,部分大暴雨或特大暴雨,臺灣花蓮天祥累計降雨量達776毫米;福建長樂和浙江黃巖累計降雨量分別達332.1和274毫米。
04
專家解析
問:登陸臺灣后再登陸閩粵的臺風,路徑為什么較難預報?
答:這主要是因為當臺風靠近臺灣島時,由于受到臺灣中央山脈的影響,在臺灣島的西側往往容易產生誘生低壓,導致原來的氣旋中心消亡,被新的氣旋中心取代,從而使得路徑發生突變,所以這種路徑往往比較難以預報。
問:登陸臺灣后再登陸福建的臺風,強度一般有哪些變化特點?
答:受到臺灣島中央山脈的影響,臺風登陸臺灣后往往強度削弱比較大,二次登陸閩粵沿海時強度不會太強。
另外,加之臺灣海峽的狹管效應,福建沿海大風一般出現在登陸臺灣前,而當臺風再次登陸福建時,風力相對較小。
臺風登陸臺灣后,一般會受到干空氣的影響,容易產生空心臺風,強度減弱明顯,臺風中心的風力較小,而四周風力較大。
目前,“???rdquo;正在多種力量“撕扯”下緩慢前行,不僅路徑依然存在不確定性,而且可能導致的強降雨過程預計持續時間較長,強度大,還需要保持警惕、持續關注、做好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