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吳小翠)隨著老年人年齡增長,買菜、做飯等繁瑣家務日益成為負擔。為了幫助老人解決用餐問題,我市把尊老孝老的優良傳統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及農村幸福院改造提升工作有機合起來,相繼在全市開設孝老食堂56個,為老人提供營養膳食、休閑娛樂等服務。
上午11時,記者在龍山社區互助孝老食堂內看到,大廳已坐滿手持餐票等待用餐的老人,他們三三兩兩一起聊著身體、生活及兒女事業近況,隨著最后一道清炒時蔬出鍋,廚師大喊一聲“開飯啦~”,老人們便紛紛起身,拿好餐盤前往打菜區,依次排隊挑選自己心儀的菜品,三菜一湯,兩葷一素的搭配,讓老人在吃飽的同時,還能均衡營養。
“社區辦孝老食堂確實很好,為我們老人家排憂解難,我和老伴吃的都很滿意。”居民陳立銓跟記者分享,以前他們老兩口需要自己買菜煮飯,煮少了不夠吃也沒營養,煮多又吃不完很浪費,現在在食堂,兩個人可共享六個不同菜品,既好吃又省事。
據悉,該“互助孝老食堂”是以社區集中供餐及配送供餐形式的居家養老服務實踐模式,通過建立“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支付方式,共同推進養老助餐配餐合作機制,讓長者們吃上美味價廉的熱飯菜。同時,為讓老人們吃得舒心、放心、安心,孝老食堂嚴格管控食品安全、餐具消毒、環境消殺等工作,還根據老人身體特點科學安排菜譜,做到清淡不油膩且營養均衡,每天菜品都會留樣備查,營造“長者食安,子女心安”的放心餐桌。
“我們很喜歡來這里吃飯,志愿者們態度非常好,服務很到位,煮的菜符合我們老人家的口味,牙口不好的也咬的動。”居民施從弦與同桌老人邊吃邊聊,其樂融融。
資金保障是孝老食堂發展的基礎,志愿者的廣泛參與則是長久運行的根本保障。自食堂開辦以來,越來越多人加入志愿者服務隊伍,幫助老人打菜、加湯、添飯,“今天這菜怎么樣,吃的還習慣嗎?”“還要不要再給您加點湯?”“您坐著吧,餐具我去拿。”志愿者們忙前忙后,樂在其中。
“從開始每天10來個人發展到現在中午一般有50來個老人來就餐,我們收到來自社會的愛心捐款,志愿者也隊伍也日益壯大,大家都在為孝老食堂增加風采,我們不但要辦好,還要辦長,受益更多老人。”龍山社區互助孝老食堂負責人陳招明說。
孝老食堂的開辦不僅解決老人用餐問題,還為老人創造一個交流的機會,成為了老年人憶往事、拉家常,敘友情、話幸福的平臺,讓獨居老人們走出“小圈子”,走進“大家庭”,充分發揮孝老食堂守望互助、抱團養老的作用。下階段,我市將加快建設孝老食堂,擴大覆蓋面,實現建成100個孝老食堂的目標,讓更多老年人受益,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