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夏巖緣)9月7日上午,沙埕鎮后港村機聲隆隆,隨著該村最后10余畝的互花米草被海上鉤機連根翻起,標志著福鼎市全面完成互花米草除治工作,當地1882余畝曾被互花米草侵蝕的濕地灘涂得以甩掉“包袱”,逐漸煥發生機。
據了解,互花米草是外來入侵植物,具有強大繁殖力,被列為全球最危險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對近海生物棲息環境和紅樹林、蘆葦等鄉土植被造成極大危害,影響灘涂養殖、船只出行,并易誘發赤潮,威脅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安全。
“近年來,我市的互花米草繁殖面積快速增長,對我市海岸灘涂生態環境已造成嚴重威脅。”福鼎市林業局局長陳加仁透露,互花米草兼具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繁殖方式,單純的割除地上部分完全不能阻止其二次萌發,這也給治理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為盡快消除互花米草危害,維護福鼎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安全,今年8月,市林業局根據省、寧德市及福鼎市相關工作部署,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迅速組織推進互花米草除治專項攻堅行動。
為確保專項行動扎實有效推進,我市先后召開市委專題會、市政府常務會,研究推進互花米草除治攻堅工作。建立每天一調度、三天一通報、每周一例會機制,組建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工作專班,下設綜合協調組、督導推進組、技術服務組,統籌協調、協作配合、共同推進互花米草監測、除治、修復等工作,為打贏全面打贏互花米草除治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凡事預則立。為全面掌握全市互花米草分布情況,針對不同地塊互花米草特性,我市迅速組織林業、海洋等技術人員深入沿海各鄉鎮開展調查監測,全面摸排掌握互花米草分布情況、除治面積。根據前期調查摸底,全市互花米草分布涉及沙埕、太姥山、前岐等10個沿海鄉鎮(街道),分布面積2542畝,需除治面積達1883畝,任務艱巨。
預則立,立則行。在全面掌握互花米草分布情況、除治地塊面積、現狀、長勢及特性基礎上,8月11日,我市率先出臺全市互花米草除治攻堅方案,編制作業設計,明確時間節點,科學確定除治方法和修復措施。同時,為保證行動順利推進,我市通過發布一份除治通告,廣泛動員全市各界參與互花米草除治,并根據互花米草分布范圍,制定鄉鎮互花米草除治任務清單,倒排工期,層層落實責任,確保抓好轄區內互花米草除治工作。
謀定而后動。8月12日,我市互花米草除治專項行動正式啟動,全市上下迅速行動,精準施工,因地制宜選用除治技術,明確人工刈割+機械深翻、人工刈割+翻挖根部等不同除治技術措施面積,對人工除治要求精確到每一叢互花米草除治地塊,剔除空白區域,有效節約除治資金和施工成本。為確保除治質量,我市還聘請一家除治施工監理單位,負責全市除治工作質量把控,做到除治技術一致、標準統一。市林業局全程統籌,強化指導,對除治過程中的技術問題一一指導解決,做到技術指導服務全覆蓋,確保除治質量。
掛圖作戰,決勝到底。自互花米草除治專項行動正式開展以來,全市對重點、集中連片區域先行安排機械力量攻堅,同步推進塊狀、零星分布地塊人工或機械除治工作,點面結合科學推進互花米草除治。在強大的組織保障、堅實的技術支持和各鄉鎮的通力配合下,截至9月7日,全市共完成互花米草1883畝,提前完成全市互花米草除治攻堅任務。
“接下來,我們還會進行三年管護,建立長效監管機制,通過生態恢復和養殖養護等多種方式,在防范互花米草‘死灰復燃’的同時,注重恢復濱海濕地生態功能,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進一步提高海岸防護能力,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陳加仁說。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生態濕地保護工作,除了高效推進互花米草除治工作,今年4月,我市還與北京市企業家環?;饡炗喖t樹林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引進公益基金2000萬元開展紅樹林種植修復工作。目前,福鼎市已全面完成公益項目紅樹林1000畝的種植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