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萬象更新。站在佳陽畬族鄉天湖山山頂俯瞰,山色空蒙,一壟壟茶樹盤山而上,披上了嫩綠的“新裝”,盡顯生機。 “2023年,全鄉實現茶葉總產量950噸,茶產業綜合總產值2.65億元,比增1.2%……”佳陽畬族鄉黨委書記詹華壽說。 天湖山茶園 謝作建 攝 作為福鼎市小菜茶種植保留面積最大的鄉鎮,佳陽畬族鄉境內現有茶園面積1.5萬畝,其中小菜茶(貢眉)6000畝,有著“佳陽有佳茗,貢眉出佳陽”的美譽。 近年來,以“中國貢眉之鄉”品牌為抓手,佳陽畬族鄉推進“三茶”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以文化賦魂、產業賦能、科技賦力的新格局。截至目前,該鄉共有涉茶企業53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寧德市級企業3家、SC企業9家,有效帶動1.3萬涉茶人員增收。 以綠生金 振興茶業 連日來,佳陽畬族鄉緊鑼密鼓推進福鼎白茶貢眉之鄉茶產業加工園用地報批組卷工作,加快項目的推進速度。 該項目位于佳陽畬族鄉佳陽村丁加坪自然村,總規劃用地248畝,總投資3.1億元,建設包含標準化廠房、茶文化研究中心、展銷中心及配套道路等多個項目,打造以貢眉品牌為拳頭產品,集福鼎白茶加工、研學、展銷為一體的畬鄉特色茶業小微園。 “我們旨在打造福鼎白茶產業示范園區,將項目用地規劃建設為茶產業加工基礎設施完善、白茶文化展示和宣傳功能布局合理的系統化、清潔化、規?;?、科學化茶業小微園,有力促進佳陽片區茶產業集群發展。”佳陽畬族鄉鄉長雷達雨說。 除此之外,該鄉同步啟動鼎白茶文化研究中心、茶葉品種園等項目建設,有力打響“中國貢眉之鄉”品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延伸茶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鼎白茶業觀光園 2004年至今,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貢眉花色品類,佳陽畬族鄉引進規模企業,發展新生力量,涌現了一批批優秀鄉賢茶商,打通貢眉產銷國內外雙循環的渠道。同時,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建立長效聯結機制,帶動茶農增收,形成支柱產業特色。 畬鄉茶園 以綠生金,更要做好綠色文章。該鄉全面實施生態茶園“兩好兩替代”(即生態維護好、園藝提升好,有機肥替代化肥、物理生物防控替代化學農藥),嚴禁茶園及周邊使用除草劑,全鄉3家茶企的茶園獲得有機認證;實行茶葉村級網格化管理,每個產茶村各指定1名副職專職抓茶產業,并經常開展茶葉質量安全巡查,筑牢產品質量關。 以茶為媒 跨界“聯姻” 走進佳陽畬族鄉“三茶”統籌學習實踐基地,幾幢小樓由青磚砌就,腳下石板路、樓邊茶山美,一大批黨員干部正在“福鼎白茶主題展”參觀學習。 佳陽畬族鄉“三茶”統籌學習實踐基地 作為我省首個“三茶”統籌學習實踐基地和寧德市首個“茶園黨校”教學實踐基地,該基地充分利用原佳陽茶廠樓宇、小菜茶集中連片及新建用地等優勢,通過政企共建,以“一片生態茶園”“一個白茶主題展”“一個制茶講習所”“一個白茶倉儲中心”“一套共建共富模式”“一個白茶宣傳片”模式,推動當地知青文化、紅色文化和畬族文化有機融合。 福鼎白茶主題展 依托基地,佳陽畬族鄉配套新式制茶、傳統技藝、茶具展示與茶葉窖藏參觀展示空間,并不斷強化知青茶園管理,完善知青食堂、知青宿舍等基礎配套,打造“研究式、體驗式、模擬式”教學場所,讓學員在農村、茶園、車間,探索基層黨建、茶園經濟、“三茶”統籌發展等課題。 以茶為媒,優勢互補。近年來,佳陽畬族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速跨界融合,激活畬鄉新活力。 如今,在佳陽,白茶文化與美食文化、紅色文化、農旅漁旅文化等加速跨界“聯姻”,有力延長產業鏈,讓茶香溢滿畬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