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節即將到來,從福鼎市八尺門海灣一路向海,來到店下鎮巽城村海岸,搭乘節能電動船舶,向海行駛約3海里,只見閩威長嶼養殖基地安裝了一排排光伏板,養殖戶逐箱撒魚食,魚兒歡騰跳躍,展示著豐收的喜悅。鱸魚躍龍門,這和科技創新分不開。 利用光伏板進行發電 福鼎依山傍海,境內丘陵起伏,大小溪流縱橫密布,咸淡水交匯處最適合鱸魚生長,是閩東重要的海水網箱養殖基地,也是全國最早對鱸魚育苗養殖進行大規模系統研究的地區和規模最大的桐江鱸魚人工育苗、養殖、加工基地。 桐江鱸魚 “不同于現在,以前養殖鱸魚都用野生苗種,捕撈成本高、成活率低,收益也是‘看天吃飯’。”漁民陳伯輝回憶道。優勢很明顯,但發展瓶頸也擺在眼前。 改變始于20世紀90年代,在我國鱸魚產業發展尚屬滯后時,落戶福鼎的中國海鱸魚育種領域龍頭企業——福建閩威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閩威實業”)率先行動,與國內權威水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霽霖對接,成功掌握“花鱸生殖調控和室內人工育苗技術”,解決親魚產卵、孵化和仔魚、稚魚的人工培育,實現從一年一次產卵變為一年三次,填補了當時全國鱸魚育種領域的空白。 “我們在種業育苗方面實現了‘0’到‘1’的突破,培育量從每批次兩三百萬尾變為5000萬尾以上之后,我們持續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探索‘1’到‘100’的種業振興。”閩威實業副總經理汪晴說。 近幾年,閩威實業又改擴建全國唯一一家福建省花鱸水產良種場,開展“閩鱸1號”“福閩1號”和“福鱸1號”F1代3項花鱸新品系培育。2022年6月,該公司完成“福鱸1號”F1代測產后,繼續投入F2代苗種繁育,篩選出300多萬尾優質苗種,預計2025年6月完成測產,進一步提高苗種的成活率和抗病率。 “福鱸1號”養殖 如何讓鱸魚游得更遠,“游”入尋常百姓家?閩威實業采取“公司+基地+養殖戶”模式,在平價供應人工魚苗的同時,向養殖戶輸出技術,簽訂成魚回購協議,帶動養殖戶從粗放式散養向高效精致漁業轉變,確保鱸魚產品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 “省了成本,收益還更高。這種‘一條龍’服務,著實省心。”細數好處的同時,陳伯輝算了一筆賬:去年他共養殖6口大網箱,每口大網箱年產近60噸成品魚,年純收入可達三四十萬元。 規避了傳統養殖的風險,越來越多漁民加入生態養殖大軍。 閩威實業鱸魚養殖基地 在福鼎市佳陽畬族鄉安仁海域,養殖戶卓國姨養殖了20萬條鱸魚,可以帶來約340萬元的年收入。“養殖有技術,銷售不發愁,致富更有盼頭了。”眼看鱸魚肥美,卓國姨喜笑顏開。 目前,該公司共有3個養殖基地,構建起包含鱸魚發展規劃、標準化生產流程、品牌建設、知識產權維護、良種優化繁育、魚病防控、質量安全檢測、產品加工等部分組成的鱸魚產業支撐體系,直接帶動4860戶漁民增收,鱸魚養殖成為福鼎推進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之一,福鼎市被授予“中國鱸魚之鄉”稱號。 與此同時,不斷延長產業鏈,在全國首創魚松、魚脯、魚脆3款休閑食品精深加工技術,成功研發“去刺魚”系列、“調理海鱸魚”系列、膠原蛋白肽等新品,可加工預制菜、休閑食品等30余種,產品進入全國各大水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和電商平臺。 鱸魚加工 鱸魚制作成的產品 “眼下,除了科研院校,在做鱸魚新品種培育的企業就我們一家,我們也在動員更多民營企業加入,合力做大做強鱸魚產業。”汪晴說。 興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如今,閩威實業又依托技術創新能力及品牌優勢,進一步升級產業,延長鱸魚產業鏈條,在水產養殖和食品加工技術產業上實現新突破,力爭實現“一個項目、百億交易、千萬稅收、萬人就業”,打造福鼎特色鄉村振興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