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溫麗芬)攤鋪機將滾燙的瀝青鋪設在路基上,數臺壓路機來回碾壓路面……9月6日,濱海大道二期尾段正式啟動瀝青攤鋪工作,現場工程車往來穿梭,機器轟鳴,建設者揮汗如雨,為國慶前全線通車加足馬力。
濱海大道工程是省重點項目,也是我市“東擴、南移、面海”的重要交通工程,連接市區、點頭、白琳等鄉鎮。該項目建成通車后,將有效改善海灣新區和點頭、白琳等鄉鎮的交通環境,極大方便群眾出行,有力帶動沿線商貿發展。
交通是城市的血脈和骨架,作為聯通城區各處的脈絡,城市路網讓城市空間的格局不斷優化,承載力不斷提升。桐城街道位于我市城區南部,是福鼎實施“東擴、南移、面海”城市發展戰略的主戰場,近年來,該街道大力推進路網設施建設工作,持續拉伸城市框架,致力于打造市政交通新地標,進一步推動路網布局更加合理,交通網絡更加完善,城區版圖不斷擴展,為“再造一個新福鼎”提供了有力支撐。
區域發展,交通先行。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桐城街道已逐漸構建起了現代化高質量骨干交通路網:梅澳大道起點接潮音大橋及崗尾大橋西橋頭,終點接鐵鏘大道一期,承擔著梅澳新城及鐵鏘新城的主要交通量,同時也進一步改善了城區東南部南北向的交通;八尺門內灣大橋跨越沙埕港,接線連974縣道,向東接沈海高速八尺門互通,并通往沿州工業區,建成后大大縮短了白琳、磻溪等鄉鎮到城區及各港口碼頭的距離,有效帶動周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鐵鏘大道是鐵鏘新區內的主干道,北端與梅澳大道銜接,南端與八尺門內灣大橋銜接,建成后有力推動了新區開發建設和新區的總體形成,對我市打造環八尺門內灣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近幾年來,玉塘大道一、二期,鐵鏘大道,梅澳大道相繼建成通車,與資國大道、天湖大道一起串聯起了全長約16公里的環蓮峰山半島區域路網。隨著環蓮峰山半島區域路網框架的基本形成,玉塘、塔下片區的通行能力顯著提升,群眾出行更加便捷。
“等玉塘大道三期完成建設后,環蓮峰山半島區域路網便可實現全線通車,能極大縮短城區到店下、白琳等鄉鎮的距離,對新區建設和整個城市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桐城街道黨政辦主任余青年說。
交通路網的不斷完善,也為城郊村融入主城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近年來,隨著城區版圖的不斷擴張,桐城街道積極探索城郊村發展的新途徑,積極主動融入城市化,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在推動城郊村融入主城區發展的過程中,交通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我們緊緊圍繞融入主城區的目標,不斷提升主干道基礎設施建設,為推動桐城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桐城街道黨工委書記藍顏勇說。
據了解,桐城街道共有22個村(社區),截至目前,丹岐、外墩、沙龍、玉塘等9個沿海村已納入城市規劃區發展,主城區發展版圖日益壯大,越來越多的村民變市民,開啟嶄新的生活。
從十八大以前結構單一的城市路網,到現如今逐步形成的環蓮峰山半島、環玄武湖路網脈絡體系,十年來,城市主干道的變化,見證著桐城街道發展的日新月異。
道路通則繁華至。這幾年來,寶龍廣場、中匯廣場、瑞盛國際廣場等一個個城市綜合體在桐城拔地而起,區域內購物消費、休閑娛樂、生活體驗等功能日臻完善,逐漸形成了城區核心商業生活圈;寶龍、金灘、云鼎等一座座樓盤遍地開花,舊樓盤持續發力,新樓盤不斷涌現,一個熱鬧活力、充滿生機的現代化魅力新城躍然眼前;昭明寺、資國古剎和閑云居、三門里等一個個別具特色的鄉村旅游點頻頻進入大眾視野,為桐城街道鄉村旅游發展開創了新的局面……近年來,桐城全力推動桐南新城、海灣新城、濱海新區、玉塘片區等開發建設力度,經濟指標、城市路網、公共設施、教育醫療等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如今,一個“山海相連、海在城中、城湖相擁”的現代化濱海新城已初具雛形,桐城街道的發展正迎來更加廣闊的光明前景。“下一階段,桐城將按照生態、宜居、宜業新桐城建設目標,圍繞‘東擴南移、面海環灣’城市發展戰略,緊緊落實市委‘三抓兩創一目標’機制,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安征遷、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疫情防控、百萬村財千萬鄉財等工作任務,高標準規劃建設環玄武湖城市新區,推動福鼎城市由‘桐山溪時代’跨入‘玄武湖時代’,全力打造活力、品質、平安、幸福桐城,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獻禮。”藍顏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