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閩東新聞
    投稿

    擺脫貧困:閩東寧德跨越30年的接力

    2015-11-11 15:07:37

    來源:新華網福建頻道

    作者:

    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幾名小朋友在寧德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村頭玩耍(2015年2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圖片據新華每日電訊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10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作主旨演講時說:“25年前,我在中國福建省寧德地區工作,我記住了中國古人的一句話:‘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至今,這句話依然在我心中。”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寧德人民頑強拼搏矢志脫貧。如今,貧困人口從上世紀80年代的77. 5萬下降到11. 3萬(國定貧困線),農民年均收入達 1. 13 萬元,脫掉了多年福建省“墊底”的帽子。昔日的東南沿海“黃金斷裂帶”正在從發展的洼地逐步隆起。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新華網11月11日福州電(記者 劉亢 項開來 郭圻)“弱鳥必須先飛,滴水可以穿石”。曾是我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的寧德,正將貧困落后留在發黃的舊照片里。30年來,寧德人民頑強拼搏矢志脫貧,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貧困人口從上世紀80年代的77.5萬下降到11.3萬(國定貧困線),農民年均收入達1.13萬元,脫掉了多年福建省“墊底”的帽子。昔日的東南沿海“黃金斷裂帶”正在從發展的洼地逐步隆起。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找 路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要是能有現在的路,她肯定能撿回一條命。”提起40多年前因無法及時送醫難產而亡的妻子,年屆七旬的赤溪村畬族村民李先如眼泛淚光。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1984年,福鼎縣委報道組組長王紹據第一次來到深山里的磻溪鎮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目睹畬族村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貧困景象而深為震撼,慨然投書媒體呼吁關注貧困問題。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婆媳共穿一條褲子,家中連個完整的碗都沒有,吃的都是地瓜雜糧。我自覺對農村情況還算了解,但沒想到身邊還有這么貧困的地方。”王紹據回憶說。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我們‘山哈’過去窮就窮在山上、窮在路上。”赤溪村村民雷程祖說。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閩東老少邊,公路繞山邊。鐵路沾點邊,坐車一路顛。”談起過去的交通,閩東人無限感慨。地無三尺平,交通曾是寧德發展最大的瓶頸,從寧德去省會福州要花4個多小時。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壽寧縣下黨鄉,1988年還是閩東4個不通公路鄉之一,也是全地區4個省定“特困鄉”之一。“群眾有三怕:怕大病要人抬出鄉;怕挑征購糧,得挑一個月;怕抬大豬出去賣,又舍不得吃只能放著發臭。”下黨鄉原黨委副書記劉明華說。在當時寧德地委的支持下,下黨舉全鄉之力開山修路,終于在1991年建成簡陋的通鄉公路。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30年前,改革開放的東風已在我國沿海地區勁吹,閩南地區私營企業發展正如火如荼。但其時,地處閩東的寧德尚屬我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9個縣有6個屬國定貧困縣,農村貧困人口超過77萬,經濟發展水平居全省末位。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弱鳥必須先飛,至貧惟有奮起。扶貧工作開始進入寧德決策者的視野,逐步受到重視,成為歷屆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25年前,我在中國福建省寧德地區工作,我記住了中國古人的一句話:‘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至今,這句話依然在我心中。”10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作主旨演講時說。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沒有人甘心永遠落后受窮,閩東人心中憋著一口氣。群眾找下山的道路,黨委政府也在苦苦找尋擺脫貧困的出路。”時任寧德地區專員陳增光說。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福安市范坑鄉是寧德的特困鄉鎮之一,到本世紀初還有7個建制村不通公路,其中上坪村屬特困中的“特困”。“從村到鄉約8公里路程都是懸崖峭壁,村民們外出只能循著山間小徑,物資進出都靠手提肩挑。動過無數次念頭想修路,但粗估一下僅炸石方就有180多萬方。”當地干部回憶道。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福建師范大學教師張鵬程,2008年被派往該村任第一書記。上任伊始,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為鄉親們修條路,讓村民們走出大山。他在村里一待就是三年,上省里找部門千方百計跑資金,下工地跟鄉親們一起努力干,通向鄉里的水泥路終于修成。通車那天,村里一位80多歲的老人熱淚盈眶,“沒想到通路的愿望,能在有生之年實現。”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事在人為,路在腳下。上世紀90年代初,寧德全市展開打破交通屏障的“大會戰”。1995年10月,縱貫閩東全境的104國道寧德段拓寬改建工程全線竣工,初破閩東交通瓶頸;1995年底,寧德實現了縣縣通柏油路;2000年,飛鸞嶺隧道左洞建成通車,寧德這才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近年來,閩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今年9月,沈海高速公路復線柘榮至福安段正式通車;8月,福安至壽寧高速通車,柘榮縣和壽寧縣結束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今年內,寧德實現“縣縣通高速”。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曾經高山阻隔,一朝四通八達。駕車行駛在剛剛通車的福安至壽寧高速路段,仍能感受到當年閩東發展條件之惡劣,基礎設施改善之艱難。高速公路蜿蜒于高山深谷之間,30余公里路程隧道竟有10多個。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最近,備受矚目的衢寧鐵路寧德段正式開工建設。今天的寧德,長達216公里的104國道縱貫全境,福寧、羅寧、寧武高速公路連接南北、拓展腹地;溫福鐵路、合福高鐵相繼通車;沙埕、三沙、漳灣等港口建設緊鑼密鼓,臨港經濟蓬勃發展。30年奮戰,寧德交通設施實現了從嚴重滯后到基本適應再向適度超前的梯次轉變。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現在100%行政村、90%自然村通上了水泥路,農村水泥公路達3200公里,制約閩東發展的根本性障礙終于突破。”寧德市市長隋軍說。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路通了,人回了。從赤溪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杜贏,前年大學畢業后回到村里,創辦了首家茶葉加工廠,就地收購村民的茶葉,去年創收40多萬元。“現在通村公路全是水泥路,高速公路也很近,山里的農產品當天就可以運到上海等大城市。寧德山高水凈,種出的菜茶菇果品質優良,現在都賣上了好價錢,會有更多年輕人回來創業。”杜贏說。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安 家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歷史上“遂山林而居”的畬族,是閩東的特困群體。寧德全市共有畬族人口19萬左右,為全國最大的畬族群眾聚居地。以往,他們大多居住在半山腰間的茅草房中,生產生活環境惡劣,與外界聯系溝通很少。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赤溪村是大山里畬族貧困村落的縮影。為了拔掉窮根,寧德各級部門想盡了辦法。當地干部翻山越嶺挑來了杉木苗,送來了種兔,可山地太薄樹難成材,茅草太硬扎爛了兔子嘴巴。歷經10年扶貧攻堅,頻頻“輸血”,但赤溪村民仍在貧困邊緣徘徊。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30年前,寧德有太多像赤溪村這樣地處偏遠的山村,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窮則變,變則通。當地政府最終意識到,“拔窮根必須挪窮窩”。赤溪邊遠畬族自然村最先被動員下山,實行整體搬遷,以求“釜底抽薪、拔除窮根”。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政府補助,干部捐款,村民上山砍竹伐木投工投勞,在山下行政村所在地蓋起了新房。1995年5月,下山溪自然村22戶畬族群眾成為全省第一批整村搬遷的農戶。此后,赤溪村所轄的12個自然村350多戶畬族群眾陸續搬到山下新家。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但畢竟故土難離,更有下山后何以為生的重重顧慮,搬家挪窩殊非易事。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菜地在哪,廁所哪建,山上的田地怎么耕種,都是切切實實的難題。”時任赤溪村村委會主任的黃國來感慨萬千,連聲說:“當時為了動員村民下山,真操碎了心。”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當時沒現在這么多打工機會,田地都在十多里遠的山上,還得跑回去種點地瓜、青菜,天沒亮就起來,天黑才回來。”李先如告訴記者,“山上日子靠熬,下了山還要熬,但感覺有點奔頭了。”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苦熬的日子一天天好轉,走出大山的赤溪村民養雞種茶挖竹筍,年青人外出打工。近年更有外地投資商看中這里的青山秀水,搞起了旅游開發、觀光農業,不少村民就地務工掙錢。村民人均年收入已從過去100余元,增加到去年1.16萬元,家家戶戶蓋起了樓房。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村道遍植花草,民居白墻青瓦。同樣受益于搬遷安置,霍童溪畔的九都鎮九仙畬族村舊貌換新顏。而28年前,這個畬族小村慘遭泥石流,31人遇難,村民鐘鄭英失去了10位親人。1988年鐘鄭英一家搬到這個新村安頓,剛開始全家四口一年才收10擔糧,連肚子都難填飽。如今,兩個孩子都已結婚成家,家里電視、冰箱一應俱全,自己種植一些茶葉和水果,年收入也有1萬多元。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全鎮還有六七個偏遠自然村需要搬遷,我們計劃近年內完成。”九都鎮黨委書記陳良生說,借力衢寧鐵路火車站在這里修建,九仙村預計投入163萬元,建設畬家風情街和文化廣場,修建茶山休閑步道,發展畬族旅游促增收。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山民下山的同時,“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連家船民也開始上岸。在福安市溪邳村的展覽室,連家船民海上討生活的舊景讓人動容:“一條破船掛破網,祖孫三代共一船,捕來魚蝦換糠菜,上漏下漏度時光。”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小時候住在海上,特別是臺風天,海浪翻滾,猶如一片落葉,特別無助。”手中拿著最新款的蘋果手機,36歲的溪邳村村民江松彬向記者回憶道。14歲時隨父母上岸定居,她成為村里較早一批大學生,后回村從事海產品養殖,如今家里蓋了三層小樓,年收入近10萬元。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直到2013年,溪邳村最后一批漁民上岸定居,海上漂泊的日子終成歷史。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3590元,今年還獲得了“全國文明村”的榮譽。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連家船民是閩東的另一個特殊困難群體,過去因為常年蜷縮在船上狹小空間,腿彎曲變形,被稱為“曲蹄”。上世紀90年代,福建省實施連家船民上岸定居工程,歷時20多年,寧德2.5萬連家船民全部上岸。“過去連家船民低人一等,20多年來省市縣鄉的領導始終記掛我們,年年幫扶,送魚苗、送技術、送資金,我們村人均年收入從過去幾百元已翻了好多番。”溪邳村村委會主任江寬全說。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山民下山、船民上岸的異地搬遷安置,在閩東一直被稱為造福工程,稱得上閩東扶貧工作的一項創舉。針對生存條件惡劣的“窮山惡水”,寧德市從上世紀90年代率先實施移民搬遷,“挪窮窩拔窮根”,從根本上解決百姓脫貧難題。僅在上世紀90年代,全市陸續完成7000多人的茅草房改造,以及1.9萬連家船民上岸。20余年來,累計完成搬遷33萬人,近2500個邊遠自然村整村搬遷。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全市每年平均搬遷近2萬人,目前還剩下7萬人計劃到2020年前全部解決。”寧德市扶貧辦主任林鴻章說,異地搬遷讓群眾遠離地質災害點,走出了深山大海,開闊了眼界,大大提高了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能力”。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進入新時代,閩東脫貧步伐加快,扶貧思路適時調整,從幾家幾戶到整村推進。“一幫三年”的整村推進戰略到去年進入第四輪,全市33個市級重點村,由廳級領導與市直單位掛鉤,下派干部擔任第一支書,每村撥給20萬元專項資金。幫扶部門負責加強村級組織建設,謀劃發展路子,籌集發展資金,并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通過整村推進,2004年至今已有1200多個建制村脫貧,占到全部建制村總數一半。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興 業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中秋節期間,不少市民駕車來到壽寧縣清源鄉陽尾村的高山生態農業園,現場采摘剛成熟的獼猴桃,一斤要賣二十元左右。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站在山坡高處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架子蔚為壯觀,架上爬滿葡萄藤,架下種著獼猴桃,樹林下喂著雞,水庫里養著魚。引進立體開發模式,以往的荒山陡坡如今被“繡出了花”。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我們是復合型經營,一地多用,一年多熟。”壽寧縣天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技術顧問張恒茂指著一片新栽的獼猴桃園說,桃樹下的土地可以種三季,第一季是馬鈴薯,第二季是西瓜和花生,第三季還可以種一些蔬菜,大大增加了土地產出。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山高路遠海深闊,九山半水半分田。閩東脫貧靠什么?產業路徑如何抉擇、從哪重點突破?這是寧德歷屆黨委政府扶貧工作中思考的重點??可竭€得吃山,靠海還得吃海,念好山海經,做好“農”文章。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在福安市穆云鄉高嶺村,畬族群眾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生活十分艱苦。但政府動員搬遷時,很多村民卻難舍兩畝地一片山,擔心搬遷后的生活出路。村干部鐘開順第一個到外村學習水蜜桃和葡萄種植技術,回到老家帶頭種起了葡萄,還把學到的技術熱心傳授給鄉親。如今,高嶺村水蜜桃年收成千把擔,個大味甜的刺葡萄種植面積有3千多畝,村民年收入都有好幾萬。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福安市松羅鄉的千畝高優葡萄示范園,以“公司+農戶”模式運作,帶動了周邊200多戶農民致富,一畝年收入都在萬元以上。目前全鄉種植面積近7000畝,全鄉人均收入1.3萬元,出現了很多“葡萄新房”和“葡萄新娘”。而在整個福安市,葡萄種植面積有5萬畝左右。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海里同樣都是寶。閩東海產豐富,大黃魚、海帶、紫菜等水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為當地群眾帶來了滾滾財源。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上世紀90年代末,霞浦縣東山村偏遠自然村茅草房里的農戶,陸續搬到海邊的中心村,開始靠海為生。目前全村240戶人家,85戶經營2千多畝灘涂,年產值一億多元。村主任陳李壽說,“去年價格最好,剛出水的紫菜一斤就賣5到8元,最高一戶賣了200多萬,平均一畝灘涂產出5、6萬元。”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交通改善,一通百通。閩東大地的青山綠水,以往被人視為“窮山惡水”,如今真的變成了金山銀山。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行走在閩東大地,處處可聞到清雅的茶香。目前寧德全市茶園有100多萬畝,紅、綠、白各種茶類兼有,茶葉種植面積在全國名列前茅。近年來涌現出“坦洋工夫”“福鼎白茶”等一批知名品牌,閩東茶葉的名聲越來越響。地處高山區的古田縣,形成了全國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去年鮮品達到50多萬噸,產值40多億元。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倚農重農,閩東農民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2008年以來,寧德市農民收入增幅都排在全省前列。2014年寧德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7億元,增幅排全省第一,茶葉、水產品、食用菌三大主導農業累計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61.3%,農民收入中家庭經營收入占到60.9%。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閩東山多灘涂多,高海拔地區發展工業成本太高,發展農業脫貧致富最為直接有效。”寧德市農業局局長阮永光說。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傳統種養只能小富,實現全面小康離不開現代農業。近年來,閩東農業的內涵不斷提升。2012年,寧德將小城鎮綜合改革、美麗鄉村建設、千畝設施農業、山地綜合開發、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等五項工作整合起來,五位一體推進。目前全市共有11個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區和234個現代山地農業開發示范點,專業合作社5千家,占全省的1/5。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優越的生態條件,秀美的山海風光,鄉村旅游正在閩東大地興起,鄉間不時能見到掛著長三角地區車牌的汽車。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在福安穆陽鄉溪塔畬族村,一條綿延6公里的葡萄溝猶如珍珠項鏈般環繞著村莊。每年8月刺葡萄采摘季,村里都會舉辦葡萄采摘節,吸引大量游客來此品葡萄、觀民俗、聽畬歌、嘗小吃,時常出現車流堵塞高速公路的“盛況”。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游客來得了,還要留得下,我們要把葡萄文化和蜜桃文化變成長長久久的生財道。”穆陽鄉黨委書記繆碧華說,溪塔村已經投資800多萬元完善道路美化村容,下一步將建設畬族文化廣場等設施,引導村民發展農家樂。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在福鼎市恒潤高優農業示范園區,不僅地里有收益,同時種植了各類花卉,建成了遠近聞名的婚紗攝影基地。而在海邊的霞浦縣鹽田鄉水升村,每天日出日落都有大批攝影發燒友,背著“長槍短炮”拍攝海邊灘涂美景。“中國最美灘涂”為霞浦帶來了大量游客,去年該縣接待游客19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14.3億元。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滴水穿石,久久為功。2013年,寧德脫掉了多年全省農民收入末位的帽子。2014年農民年收入達11302元,原屬國定貧困縣的古田、柘榮還進入了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圓 夢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閩東人窮志不窮,擺脫貧困是祖祖輩輩的夢想。當時地委發出了‘擺脫貧困’的莊嚴承諾,一下子擊中了閩東人的心坎。”退休多年的王紹據至今難掩激動。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30年的鄭重承諾,30年的苦苦堅持。從貧困到小康,閩東的跨越得益于其發展方略的堅守: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20多年前,寧德地委提出閩東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注重效益”。其后,幾任班子都在求解如何正確處理六個關系:長期目標和近期規劃的關系、經濟發展速度與經濟效益的關系、資源開發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生產力區域布局中的山區與沿海的關系、改革與扶貧的關系、科技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系。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扶貧先扶志,脫貧靠自己。在閩東大地,30年來上下齊心,干群協力,最終匯集成擺脫貧困的強大力量。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干部。寧德決策者一開始啟動扶貧工作時,就明確提出:“農村脫貧致富的核心就是農村黨組織。”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從2004年開始,福建省、市、縣三級向村級組織大量下派駐村干部。寧德市先后分四批共選派1975名黨員干部到扶貧開發重點村以及其他薄弱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這些干部共籌集幫扶資金8.6億元,實施農村經濟發展項目1520個。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寧德市農業局干部劉成濤,下派到福安市康厝畬族鄉鳳洋村擔任第一書記,先后籌集了300多萬元資金,“拓路刷房、亮燈凈水”,還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幫助推銷當地特產小種花生、土雞土鴨等。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每個晴朗的日子,福安穆云鄉洋坪村家家戶戶門口都是白茫茫的“線面陣”。多年前,當不通公路的7個畬族自然村搬到山下,一下子沒了生活出路。村干部蘭庭祥便到鄰鄉的親戚家“偷師”學技,掌握了制作線面的手藝,回到村里手把手教會鄉親,家家戶戶搞起了線面加工,現在成了遠近聞名的線面專業村。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2012年開始,寧德先后出臺市領導掛鉤市級扶貧重點鄉鎮和民族鄉、市直單位干部包戶幫扶貧困戶等措施。今年,寧德市直147個單位1430名正科級以上干部包戶幫扶1987戶貧困戶。在寧德市,每月都有個“無會周”,期間市、縣領導必須駐村3晝夜,與農民一起走山頭、下田頭、拿鋤頭,同吃同住同勞動。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的優良傳統寧德市已堅持20多年。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扶貧不光是給資金、項目,扶貧更要‘扶智’和‘扶志’,現在尤其要想辦法吸引有技術有文化的年輕人回來,讓他們成為農村發展的領頭羊。”寧德市委書記廖小軍說。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從2013年起,寧德在全省率先出臺文件,從財政支持、創業培訓、銀行貸款等多個方面,給予明確的優惠政策,幫助返鄉大學生自主創業,為農村發展引入新生力量。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記者見到福安市松羅村村委會主任鄭周時,他正穿著雨靴在葡萄園里忙活。1986年出生的鄭周,6月剛剛高票當選為村主任。“帶領大家致富,首先自己要有能力和本領,不然沒人聽你的。”鄭周大學學的專業是農科,自己帶頭種植葡萄,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比如使用有機肥、低毒農藥等,葡萄園不僅產量增加了,品質也大大提高,慢慢地村民也樂于向他請教。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9月15日,福建省委書記尤權來到福鼎市赤溪村,與畬族群眾、回鄉創業大學生交流,聽取扶貧工作情況匯報,和大家一起研究推進精準扶貧的辦法。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實踐證明,事在人為。貧困落后地區只要肯努力,有脫貧的精神和勁頭,有堅強的領導班子,就一定能夠實現治貧致富。”尤權說。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彌合東南沿海“黃金斷裂帶”,加速閩東致富奔小康步伐,實現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福建省委省政府一直堅持整體謀劃,統籌推進,機制創新。2013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九屆九次會議又一次對扶貧工作作出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大扶貧攻堅力度,支持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加快發展,并取消對其GDP考核。近兩年來,23個重點縣經濟增幅都達到兩位數,包括寧德古田、柘榮在內的4個縣進入了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今年9月,福建省又對深化精準扶貧進行全面布置,針對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支持政策延續到2020年。福建省要求,精準聚焦全省70多萬扶貧對象、23個重點縣和2200多個貧困村,突出完善基礎設施、突出發展特色產業、突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務見實效。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扶貧攻堅,滾石爬坡不進則退;精準扶貧,任重道遠時不我待。剛剛舉行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再次就扶貧工作做出重大部署: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近期,寧德市也對加快推進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提出明確目標:確保全市14.5萬(省定貧困線)農村貧困群眾到2020年實現全部穩定脫貧,確保全市450個貧困建制村通過整村推進扶貧,實現群眾和村集體“雙增收”,力爭到2020年之前完成1160個邊遠自然村71600人整體搬遷。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30年前,渴望擺脫貧困的閩東人有三大愿望:修建溫州到福州沿海鐵路、開發三都澳50萬噸良港、建設中心城市,如今美夢成真。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30年后,向全面小康奮進的閩東人又在追逐更高的夢想,全力建設“六新大寧德”:新產業、新城鎮、新交通、新文化、新民生、新環境。AnG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精彩推薦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新聞熱線:0593-7856234 技術服務:0593-7998976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福鼎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_一区二区在线视频_五年沉淀只做精品的app_久久五月天人人人人操

  •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